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乘坐“上升2”號上天前,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根本沒想過能不能回得來,他一直覺得這些問題都是航天專家們早就考慮好的事情,自己根本沒有必要為此去傷腦筋。離發射的時間已經不遠,他知道有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來為他送行,他聽到了他們祝福的聲音,甚至也看到了一些淳樸的人們流露出了擔心的神色。列昂諾夫心想,這沒什麼,雖然他要執行的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太空出艙,但是他相信航天科學家們的實力,他更相信自己長時間以來的訓練一定不會讓人們失望。

在一聲洪亮而堅定的發射號令中,“上升2”號沖天而起,列昂諾夫和指令長帕維爾·別利亞耶夫坐在飛船中間,體味著那種特殊而奇異的感覺,心裡充滿著堅定的信念和神聖的使命感。就在發射前一天,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已經向他們說明了這次發射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這是人類的首次出艙,沒有一丁點有關出艙的資料和經驗,甚至連拿來安慰一下大家的前車之鑑都沒有,最重要的是要隨機應變。列昂諾夫明白,只要“上升2”號一升空,一切都得靠指令長和他;只要向太空邁出腳步,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飛船繞地球飛行到第二圈,飛越裡海上空,開艙門出艙的時刻終於到來。列昂諾夫使勁打開氣閘艙艙門,他本想做出個讓自己的身體向艙外飄去的動作,結果剛一推開艙門,身體呼一下不由自主地猛然像個彈簧一樣朝太空中彈了出去,幸好他身上拴著一根5米多長的繩索,緊緊地連接著他和飛船,使他不至於飄向太空。列昂諾夫絲毫不敢大意,只能在太空中專心地做著每一步動作,他甚至顧不上想想現在出了這道門結果會怎麼樣。

到了離飛船5.3米的地方,這是出艙的最遠距離,列昂諾夫向著安裝在飛船外部的鏡頭揮了揮手,他要讓全世界通過鏡頭關注著他的人都明白,他暫時很安全,他打破了一個神話。隨著飛船的飛行,在斑斑點點、浩瀚無垠的太空,他平生第一次真切感覺到了生命的脆弱渺小和執著頑強。他慢慢地擺好相機,試圖對準太空拍照,但是怎麼使勁都操作不了相機的拍照按鈕,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失去了力道的軟骨症患者一樣。列昂諾夫在太空停留了短暫的十幾分鍾,然後開始返回,他心裡面有一種從沒有出現過的興奮,他成了第一位行走太空的地球人。

在氣閘艙艙門旁,他先把相機朝飛船內放進去,結果飛船內的那點壓力還是把相機“逼”了出來,他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成功,無奈之下,他只好先伸進一隻腳進去,然後踩住相機的揹帶,才終於使相機不再飄出飛船。

相機是回去了,但是列昂諾夫的身體卻被卡在了氣閘艙門口。在真空狀態的太空中,本就笨重龐大的艙外航天服一下子膨脹了起來,直徑190CM遠遠超過了直徑120CM的氣閘艙艙門。列昂諾夫努力了好幾次,可就是進不了門。此時的列昂諾夫開始緊張起來,他著急地說道:“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地面控制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聽到這句話後都焦急地連口順暢氣都出不來了;同伴聽到了列昂諾夫的喊話聲,但也只能乾著急沒辦法,萬一不行,列昂諾夫只能永遠留在太空中了。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列昂諾夫繼續努力試了幾次,還是沒一點辦法,他感到自己開始頭暈眼花、全身發熱、大汗淋漓、呼吸加劇。對於一個航天員,特別是一個已經有資格飛上太空的航天員來說,這些狀況都是不應該出現的。列昂諾發忽然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了一個錯誤,作為航天員,臨危不亂正是平時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曾經進行了那麼多次與意外情況的對抗訓練,怎麼忽然遇到意外以後就不能夠很理智很平靜地去想想辦法呢?他又忽然想起了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的那句話:只要上了天,就只有靠你們自己了。是的,此時誰也幫不了九霄雲外的自己,要想安全地回到地球,要想讓這次任務不失敗,只有拿平時的訓練成果出來,那麼多次艱苦卓絕、沒日沒夜的訓練,難道不就是為了防範今天的這一刻嗎?

列昂諾夫努力地壓制住自己緊張的心理,慢慢回憶著訓練時的一幕幕和專家們的指導場景,他要在像太空一樣漫無邊際的記憶中找到那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忽然,大腦中一道靈光閃現,他記起了教員曾經說過,在航天服腰部有四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可以釋放航天服內四分之一的氣壓。但是,給航天服降壓也是會威脅到航天員生命的舉動,列昂諾夫管不了那麼多了,兩弊相橫後還是毫不猶豫地開始為航天服降壓。航天服在降壓的過程中慢慢癟了下來,列昂諾夫終於擠進了氣閘艙。

就在列昂諾夫想盡辦法擠進艙門的那十幾分鍾裡,航天服內聚集了6升汗水,回到地面後他的體重減輕了好幾公斤。可想而知,當時他的心裡和身體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在事後的回憶中,列昂諾夫說起那段發生在太空中的往事時,總會提到一句話:我當時以為自己要死了,回不去了。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紀念列昂諾夫完成“太空行走”的郵票

但是,列昂諾夫終歸還是安全地回到了地面。很多人根本想象不到,為什麼要對航天員進行那麼嚴格、那麼多挑戰極限的訓練?也想不到為了上一次太空,幾年的時間裡究竟在訓練些什麼。然而,當危難來臨時,我們才能感受到厚積薄發的真正含義,才能感受到航天員平時枯燥而繁重的訓練任務的重要性。也才能真正地明白,一個成功者的榮耀背後需要多少腳踏實地的訓練和積累,成功面前沒有僥倖,功到才能自然成。要做一個成功者,必須十年磨一劍地去專心付出,才有機會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時隔多年,列昂諾夫曾幾次到訪中國,與中國航天員交流互動。作為世界航天界的老前輩,他走到哪裡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列昂諾夫與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在一起

2014年9月,列昂諾夫到達中國參加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時,特意接受了《航天員》雜誌的獨家專訪,對《航天員》雜誌給予了高度評價,並留下了親名簽名:

差點留在太空的人——列昂諾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