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怎樣育苗 沙棘育苗技術

沙棘怎樣育苗 沙棘育苗技術

沙棘對溫度要求不嚴,極耐冷熱,最低可耐-50℃,最高可耐50℃。沙棘為陽性樹種,喜光照,年日照時數在1500~3300小時為宜。沙棘耐貧瘠,要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但如果是栽植于山谷間或是河漫灘地等場所也可正常生長,此外要注意避免積水,雨季及時排水。應在沙棘的花蕾期、果實期間,及時噴施壯果蒂靈,起到增加養分的作用,有利於防止落花,提高坐果率,同時加快其膨大,保證果品的優質與高產。沙棘對土壤適應性強。適宜選用透氣性較好的礫石土、沙土等,但忌過於黏重的土壤。

1 播種法

1.1 選擇良種

選擇種子非常重要要,新鮮、沒有病蟲害的種子作為首選。

1.2 播種時間

沙棘播種季節,除冬季以外,其他三季均可以播種,為最佳播種季節為春季。春季土層地溫度達到10℃時,是種子萌芽時間,土壤溫度在14~16℃時開始播種。

1.3 催芽

沙棘播種前應浸種催芽。先用0.6%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再進行催芽處理。方法為混沙處理:用50℃左右的溫水,浸泡24~48小時撈出,混入溼沙,比例為1∶3,放置於在向陽背風處,用遮蓋物蓋好來增加溫度,播前保持溫度,五六天內隔1天翻動1次,以後每天翻動1次,10~15天時,當種子裂嘴2/3時即可播種。

1.4 播種

一般播幅寬15釐米左右,播種行距25釐米左右,溝底一定要平,種子均勻的撒入播幅內,覆細沙土2釐米左右,適當碾壓,使土壤與種子充分接觸。播種時要充分澆足水,待土壤乾燥後再將床面整平,在播種後蓋上草,來防止風大水分蒸發快使土壤乾旱,幼苗長出後再逐漸拿掉覆草,避免嫩苗發生日灼。播種後噴水保持土壤溼潤,5~7天后大半小苗出土,15天左右小苗能出齊。

2 扦插法

扦插時間在3月或9月均可,但以春季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天氣冷時可在4月下旬)為宜。扦插時要確認好真沙棘。枝條生長髮育至一半木質化時,截取10釐米左右長的扦插條,下半部分葉片摘除,泡入藥劑進行催根。用吲哚丁酸(IBA)溶液最理想。株距為(10~15)×(5~10)釐米。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為(30~60)×(15~17)釐米。用1~2年無性繁殖苗造林,種植以密植為好,行株距4米×2米。

3 組培法沙棘的育種和取材

外植體的選取,不同時間取材對外植體的誘導效果不同,一般以3月前後接種外植體成活率較高,這一期間的接種後發芽率高達95%或100%。5月取材接種後汙染率比較高,玻璃化苗多,7~9月取材接種後褐化現象較為嚴重,9~12月以及1~2月取材接種後極易受汙染。將組織剪成取長4釐米左右的組織塊,用PBS緩衝液清洗組織塊3次,將組織塊按照一定間距轉入培養瓶內,輕輕將培養瓶翻轉過來,將適量培養液加到非細胞生長面上。注意翻瓶時勿令組織小塊流動,塞好瓶塞置36.5℃溫箱培養2小時左右,使小塊微乾涸。從微箱中取出培養瓶開塞,46度斜持培養瓶,箱瓶底腳部輕輕注入培養液少許。然後緩緩再把培養瓶翻轉過來,讓培養液慢慢覆蓋附於瓶地上的組織小塊置溫箱中靜止培養。待細胞從組織塊游出量增後,再補加培養液,15天生根率可達75%以上。適當的時期選擇適當的外植體,只有把時間和取材階段都弄好了才有可能培養出更好的幼苗,從而更好的進行繁育和開發。

4 斷根育苗法

進行沙棘斷根歸圃育苗,首先應選擇品質優良、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為母株。在萌芽前,於母株樹冠外圍挖寬30~40釐米、深40~50釐米的溝,以切斷沙棘樹的根系,並用剪刀把斷根的傷口剪平,施入有機腐熟的肥料,每株75公斤左右,與溼土混合,填入溝內踩實,如有條件最好灌透水一次。上面再覆一層鬆土保墒。沙棘根受刺激後,於5~6月份在溝附近地面會產生大量叢狀根櫱苗,對根櫱苗要及時加強管理。萌芽後對過多的芽要去除,其原則是去密留稀,去弱留強,一般株距15釐米左右,以保證苗木正常生長。

第二步是斷根歸圃。在秋季落葉後、春季發芽前進行。將母株樹冠附近的萌櫱苗刨出,分級,每50~100株一捆,用50毫克/公斤的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浸泡根系7~8小時,以促進發根。苗圃地施足底肥,整平做畦,畦寬1米,每畦栽2行,行距30釐米。栽植時,將叢狀根櫱苗剪開分栽,每株小苗都以帶3~5條毛根為好。栽後踩實灌水。在生長季要加強管理,以促進苗木生長。當年秋季,所育沙棘苗即可出圃。也可根據需要,延至翌年出圃。

沙棘怎樣育苗 沙棘育苗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