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羣小公司的進擊

口述:理查德·福斯特

整理:企投會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商界的競爭往往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單挑,而是一群小公司不斷挑戰大公司,從而獲取市場份額,最後成為大公司。”

有著40多年行業觀、企業管理經驗的麥肯錫榮休董事理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ster)老師在企投會二期第一模塊課程“讀懂新時代——經濟新常態、創富新週期”上分享瞭如上觀點。

什麼是創造性破壞?邊緣化效應對企業和投資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如何處理企業家和投資人的關係?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理查德·福斯特 Richard Foster

理查德·福斯特

Richard Foster

他山石嘉賓

美國文理學院院士、耶魯教授

“破壞性創造”概念大神

麥肯錫榮休董事、高級合夥人

資本家應植根於創造性破壞

柯達相機曾引領全球風潮,但後來諾基亞推出了一款帶有攝像頭的手機,大家使用後很快就不再需要柯達相機,更不需要柯達膠捲。

2006年在“標準普爾500榜單”上的80家美國公司,到2016年,有繼續留在榜單的,也有被踢出的。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根據統計發現,那些倖存的企業或者後來居上的企業能夠留在榜單裡,是因為它們在原來的產品上進行了創新,或者是因為體制發生了改革。比如谷歌從私營企業轉變成上市公司。我們發現,所有成長的企業都善於緊跟潮流,能進行破壞性的創造,不斷實現改變。

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資本主義的事實是價格和產出的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產品、新技術、新的供應源和新的組織形式方面的競爭。

說白了,這是一種新市場格局的競爭。他認為,創造性破壞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事實,每個資本家必須植根於此。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挑戰

在西方童話中,大衛與歌利亞的對抗是一種競爭模式。它放大了個人英雄主義的作用,寓意是面對挑戰,個人應該敢於直面,不怕困難。

但在企業界,小人國對抗格列佛才是更為恰當的比喻。大公司相當於格列佛,小人國則對應著小公司。

競爭往往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單挑,而是一群小公司不斷挑戰大公司,從而獲得市場份額,最後成為大公司。來自小公司的競爭從各個方向出擊,繼而擊倒眼前的“龐然大物”。

看到整體才不會一葉障目

創新開始於邊緣,這就決定了創新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在最高統治者或管理層。與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就是所謂的邊緣。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中國目前有3195家上市公司,但邊緣化的非上市公司有17萬家之多。這種情況下,每一家上市公司都面臨著54家非上市企業的競爭,這樣的競爭情況比美國更加白熱化。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非上市企業比上市公司的擴張速度快三倍。如果企業要在未來走得更遠,就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非上市公司的潛力,如果眼裡只有上市公司,就可能會因為一葉障目而對市場情況的判斷產生偏頗。

創造、創新、企業,三者缺一不可

企業家和投資人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他們之間存在著合作和競爭的關係。企業家需要把自己的產品、觀點推銷給投資人,投資人則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出判斷。在理解兩者的關係前,我們首先要理解創造者、創新者和企業家的關係。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創造者從無到有想出新產品;創新者是在創造者的基礎上把創造者想出來的產品概念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企業家則是在此基礎上,多了一份承擔風險的責任,以及在已有風險上想辦法創造出更多收益。

所以,創造者、創新者、企業家,三者只有結合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才能取得整體效果。

投資人是母親,企業家是孩子

企業家和投資人的關係好比一對母女。投資人希望他投資的企業取得收益,因此對企業發展就會特別上心。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企業家總希望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在這過程中,他可能會遇到資金、市場或者方向上的困難。這個時候,投資人的適當引導可以幫助企業度過這段難以掌控的困難期。

正確的合作伙伴是適合而非感興趣

既然企業家和投資人是合作伙伴的關係,那麼如何挑選正確的合作伙伴?對於正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時候你在主觀上覺得你找到了正確的合作伙伴,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你發現你們的合作不是彼此互利而是相互損失。

因此,我建議不要總選一個看起來對你的項目最感興趣的人,而是要綜合考量選擇一個最適合你的夥伴。

投資永遠要有Plan B

一個值得別人尊重的投資人應該懂得自律,懂得追蹤熱點,但對投資標的又有深度的瞭解。

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進擊

作為投資人,永遠要有自己的備選方案。如果投資人發現這些企業家和項目不值得投,一定要果斷放棄,雖然這個過程非常困難,但投資人必須懂得及時止損。這是在保護你和你的團隊,如果往一個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虧損就會越多。


對於中國企業、企業家,甚至是企投家來說,創造性破壞帶來哪些啟示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福斯特教授的解答。

:就中國的中小企業而言,你覺得什麼時候應該去破壞,什麼時候應該去創造?

理查德·福斯特: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覺得,作為企業家,如果在你的企業經營中,發現一些業務已經停止增長,你的團隊領導已經沒有創新思想時,就應該採取變革。在變革時,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或團隊幫你實現變革比變革本身更重要,這就是創造性的破壞。

:針對年輕一代的企業家或者企投家,你有什麼忠告嗎?

理查德·福斯特:做企業家很難,做企投家更難。如果我是這樣的一個年輕人,我會想辦法跟長輩交往,我相信長輩的經驗和思想能幫年輕人迸發更多的新點子。

因此,年輕的創業者、企業家,甚至是企投會,多找一些各個行業的老前輩,主動出擊找到適合自己的導師。你學到的不只是知識,還可以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