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的財富將流入這兩個地方


未來十年,中國的財富將流入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從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經濟結構兩方面來分析。

從動態增長的角度來看,1998—2008年是勞動要素增量增加的十年人口紅利,而2008—2018年是金融週期的十年週期,泡沫經濟對沖了勞動要素增量的增加。

然而,自2018以來,勞動要素增量已正式由正轉為負,而金融週期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三大任務的後半部分。

這一趨勢對中國經濟動能有兩種含義:一是從GDP支出法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將進入以投資為主的消費新階段;二是從增長核算的角度看,O的消失。人口紅利意味著依靠L(勞動力)的推廣是不現實的。抑制泡沫經濟意味著不希望依靠K(資本)推動。除了依靠(TFP)之外別無選擇。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大經濟體,現在由國內需求和內部政策決定。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中國當前的經濟結構與上個世紀美國的經濟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1968年至1982年,美國GDP增速逐步回落,但GDP消費比重從59%上升到65%左右,GDP消費比重基本持平,GDP增長速度加快,美麗50時代結束。因此,美國美麗50時代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在逐步增長的背景下,穩定消費增長的比較優勢將凸顯。

未來十年,中國的財富將流入這兩個地方

中國目前正面臨類似的情況。在新的模式下,大投資的經濟已經下降,這使得投資變得更加困難,潛在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反映在經濟增長的動能上,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正在逐步下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不斷增強。雖然已經發生了增長,但投資和消費結構有所改善,增長勢頭逐漸由投資轉向消費。

另外,在新的模式下,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財政週期的抑制和科技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無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由於科技是短板,在推進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必須有政策支持和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因此,應重新評估技術產業的價值。

恩格斯說:一旦社會存在技術需求,這種需求將推動十多所大學的科學發展。國家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競爭。這意味著,大型遊戲將產生巨大的技術進步需求,美國GDP研發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在1941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研發和生產總值在一年內保持在0.5%以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研發投入迅速增加,二戰結束時,在1945年底達到0.92%,是戰爭前的兩倍。

在新格局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互補性加快的跡象,並加強了前面提到的政策推動的"技術升級全要素生產率"的邏輯。除了資本市場的金融資源外,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提高科學研究力度、促進科技補充的新途徑。

例如,今年5月底,國務院科技廳、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意見。L系統和國有企業改革,將中央企業R&D投入比例納入績效考核。

鑑於勞動要素增量的負增長,未來十年將繼續擴大,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將以消費和技術為主,持續十年。

未來十年,中國的財富將流入這兩個地方

在消費角度,我們首推具有真成長屬性的消費品,尤其推薦食品飲料、商貿零售、醫藥生物等必需消費品的長期配置價值;此外,建議重點關注正在孕育行業拐點的紡織服裝和受益於消費升級的悠閒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