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擔當 無怨無悔

堅守擔當 無怨無悔

———記福建文藝界唯一“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人”伍銀蓮

□何志溪

編者按: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需要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各級各 “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更是責無旁貸。我市許多傳承人都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擔當起了項目傳承的責任。伍銀蓮同志就是他們中的突出代表,值得我們學習。

2018年5月我國 “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前夕,新組建不久的“文化和旅遊部”發出【2018】20號文件,表彰“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福建有三人榮登名榜,其中只有一位文藝界人士———閩西著名漢劇演員伍銀蓮。

堅守擔當 無怨無悔

艱難的演員夢

伍銀蓮1956 年7 月出生於連城縣。國家二級演員,龍巖市第三屆政協委員。1998 年被龍巖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10 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級閩西漢劇代表性傳承人”。

伍銀蓮從小就愛唱歌跳舞,天生一副亮麗自然的好假嗓,對文藝有著特別的天賦和愛好,從小就憧憬著長大後也能當演員。1972年3 月,通過考試她如願以償,成為龍巖地區漢劇團的正式演員。從此,她的一生就與閩西漢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她進劇團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那時,劇團主要上演反映革命戰爭、階級鬥爭的現代劇目。她先後在《靈川潮》《夜巡記》《杜鵑山》等劇中飾演群眾。

改革開放後,劇團開始上演傳統劇目。面對古裝漢劇這一陌生形式,70年代與伍銀蓮一起招錄進團的年輕演員紛紛離團,只有她堅持了下來。她虛心向漢劇前輩學習。每當老演員在排練或演出時,她總在臺角悄悄地認真觀看著,悄悄記住老演員精彩的一招一式,然後找個沒人的地方一遍遍地模仿、練習,不顧腰痠流汗,直到基本學會才罷手。這為“漢劇皇后”鄧玉璇看上,便收她為徒,親傳主工花旦。

堅守擔當 無怨無悔

一次撕心裂肺的呼喊

閩西漢劇向來以音樂唱腔優美動聽著稱。鄧玉璇針對伍銀蓮嗓音清脆甜潤的特點,向她傳授了漢劇傳統劇目《打洞結拜》。1979年,伍銀蓮以此劇參加省演員比賽一炮打響,榮獲 “福建省優秀青年演員” 稱號,大大鼓舞了她的信心。從此,她一連主演了《西廂記》《花燈案》《血色杜鵑》等十餘臺大戲;擔任了《孟麗君》《仇氏女》等十幾臺戲的配角。

1989 年,劇團上演現代戲《胡文虎》,伍銀蓮飾演胡文虎的女兒胡仙,上演後反響強烈。正當大家為演出成功而高興時,卻傳來伍銀蓮父親病逝的噩耗。她心中萬分悲痛,趕忙請假回家奔喪。可劇團第二天晚上就要在永定縣城演出,連票也已經售出,怎麼辦? 她顧全大局,做通親屬們的工作,第二天一早就和親人們一起,把父親的遺體從連城運往龍巖火葬場。誰料靈車剛到龍巖,就被劇團等候在路口的車攔住了,要她立即上車前往永定。由於擔心行程時間不夠,劇團忍痛未答應她要求到火葬場送父親最後一程的願望。她只得含悲忍痛,眼淚汪汪地走下靈車,在親人們的責難聲中乘車前往永定,保證了此劇的順利開演。可當她演到劇中胡文虎被國民黨兵抓走、胡仙哭著呼喚父親時,她突然聯想到了對父親的愧疚之情,頓時淚如雨下,撕心裂肺地喊著“爸爸!爸爸!”。觀眾不知內情,為她情真意切的表演讚歎不已。可伍銀蓮至今想起這事仍覺心痛。

堅守擔當 無怨無悔

站到了朱鎔基總理身旁

1997 年12 月,伍銀蓮主演的《俏俏嫂》入選“’97福建劇展”晉京演出。演出這天京城氣溫是零下7度,滿地冰雪。可沒能阻擋熱情觀眾,劇場裡座無虛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林默涵、部分全國著名的戲劇專家和千餘名觀眾欣賞了演出。伍銀蓮冒著嚴寒,全身心的投入表演,效果出奇的好,引來強烈反響。事後,文化部為此劇召開了座談會。專家們一致對伍銀蓮的表演、尤其是音樂唱腔給予高度評價,說:“沒想到漢劇音樂這麼好聽,更沒想到閩西還有這麼優秀的演員!”《俏俏嫂》的晉京,填補了閩西有史以來沒有漢劇團體晉京演出的空白。

2007 年4 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到福建考察。省委、省府要求我省首批國家級非遺的地方戲向朱總理作彙報演出。伍銀蓮作為閩西漢劇的代表演唱了摺子戲《盤夫》唱段。她唱得抒情飄逸、優美流暢,很準確的表達了劇情。演出結束,朱鎔基高興的上臺站到伍銀蓮身旁,與她們一起合影留念; 2007 年6 月,省組織“首批國家級非遺珍稀劇種進京展演”, 伍銀蓮表演的《百里奚認妻》在京演出又大獲好評;2016 年9 月,由文化部藝術司等主辦的福建地方戲經典摺子晉京展演,《百里奚認妻》再次入選,伍銀蓮再次在京大獲得好評。

自1979 年始,她參加了一系列的會演、比賽,榮獲各種獎項近20種,在閩西戲劇界被稱為 “獲獎專業戶”。她還多次隨團出訪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演出,廣受海外觀眾讚譽。

薪火相傳漢劇情

2005 年,伍銀蓮提前退休了,但她割捨不下漢劇情結。她受邀擔任了龍巖市藝校漢劇班的“漢劇唱腔”課、龍巖市老年大學“京劇漢劇唱腔與表演”課、新羅區老年大學“京劇班”的演唱課等授課工作;她被聘為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市漢劇團)對年輕演員的傳、幫、帶工作;她加入“龍巖市文化志願者”隊伍,每週四定期到近50公里外的上杭古田中小藝術扶貧,給山鄉學生傳授閩西漢劇藝術,已一連堅持六年,至今還在繼續;……她以年逾花甲之身,認真準備每一節課,冒寒頂暑、風雨無阻,毫無保留的把長年積累的一招一式傳授給學員。僅在市漢劇傳習中心輔導的年輕演員中,就有胡婷、陳萍等六、七位成長為藝術骨幹、劇團臺柱,並在省、市的各項賽事中獲獎;她輔導的老年大學學員和農村中小學生,有的成為業餘文藝活動骨幹,有的捧起了不同獎項。

她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她一生為之奮鬥的閩西漢劇事業,她會始終堅守、擔當,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