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大限已過,暴雷潮重現江湖,P2P「路標」在哪?

戳上面藍字關注「華夏互聯網金融」

备案大限已过,暴雷潮重现江湖,P2P“路标”在哪?
备案大限已过,暴雷潮重现江湖,P2P“路标”在哪?

對網貸行業來說,2018年6月30日原本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時間節點。按照銀監會去年底發佈的“57號文”,網貸備案工作應在6月30日前完成。但在這個週末,無論是監管還是業界,集體選擇了沉默。這也意味著,“57號文”代表的備案大限已被無限期擱置,未來P2P平臺出路在哪裡,沒有人能給出清晰的回答。只不過半年時間,P2P平臺已失去“路標”,只能在無限期的整改中倉皇度日。

監管繩索持續收緊

眾所周知,監管層對P2P的定位為普惠金融,即滿足那些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提供服務的小微企業和自然人的借款需求,服務實體經濟。

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指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是指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這是監管首次明確網貸平臺必須迴歸信息中介定位,同時對自然人和法人的借款上限給予了明確規定。

事實上,“8·24”監管號角吹響以來,對網貸行業的監管一直在收緊中。

2017年12月1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於整頓規範“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通知要求,禁止無放貸資質的機構或個人從事現金貸業務;禁止發放無特定場景、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禁止發放“校園貸”和“首付貸”; 所有貸款產品的綜合資金成本不得高於年化利率36%。

眾所周知,現金貸是互金機構的金礦,封殺令讓包括頭部平臺在內的眾多網貸機構遭到沉重打擊,並直接導致2017年年末和2018年第一季度逾期率和壞賬飆升。

2017年12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2018年6月底為網貸平臺備案最後時間點。通知給網貸平臺提供了三種選擇,驗收合格者予以登記備案,正常經營;不合格但積極配合者,將被引導清退或者兼併;不合格且不配合者將被取締。

2018年4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未取得金融牌照不得從事互聯網資管業務,不得依託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同時,通知還明確對網貸機構拆分互聯網資管業務,將網貸業務單獨備案的做法說“不”。

2018年5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官網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關於徵求對互聯網黃金業務暫行管理辦法意見的函》,明確互聯網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黃金賬戶服務。

至此,網貸機構在借款金額和業務範圍上被全方位監管,此前各種打擦邊球的套利空間均被堵死。網貸行業告別蠻荒時代,進入合規發展新時期。

網貸暴雷潮重現

“可是,網貸行業現實非常複雜,監管備案權下移致使‘地方監管套利’現象普發,這也是為什麼傳言將出臺統一備案政策原因之一。”,有業內人士向新金融深度表示,地方在P2P監管方面的“因地制宜”,也造成種種“亂象”的存在。

”當我們去剖析典型的爆雷平臺時,發現這些平臺或多或少都有旁氏的影子,最終也多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早已不是純粹的P2P。所以,問題出在非法集資身上,只不過非法集資平臺頭戴P2P的帽子罷了。”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近期發撰文也表示,既然P2P只是替罪羊,那非法集資平臺的密集爆雷就不妨礙P2P的合規整改適時告一段落,這個行業,總歸要回歸常態。其實,何止是P2P行業呢,包括第三方支付、消費金融在內的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需要適時迴歸常態。

近期,網貸行業重大事件無非是確定備案延期和6月“暴雷潮”。

6月14日,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明確釋放出網貸備案年內無法完成的消息,這也再次驗證了此前網貸備案將延期的傳聞。但值得關注的是,6月大限到來前,網貸行業遭遇了“至暗時刻”,甚至出現了一日之內十幾家平臺暴雷的糟糕狀況。

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42家,相比5月底減少了30家。據不完全統計,6月份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66家,其中問題平臺52家(提現困難49家、跑路3家),停業平臺14家。從佔比看,提現困難類型佔比最多,達到74.24%,停業類型佔比為19.70%,跑路類型佔比為4.54%,轉型類型佔比為1.52%。

其實,按照57號文原本規定,2018年4月會出現首批備案名單,6月是備案最終截止時間點。換個角度來看,4月和6月兩個備案時間節點,也正是無法備案平臺退出清盤、暴雷跑路的時間點,這樣的話遠比現在這個狀況要嚴重的多,備案延期也是為了避免或者緩和這種“系統性”危機的存在。

“57號文出來後,都知道能夠成功備案的平臺相當於獲得類金融牌照,而備案權又在地方,所以一些平臺集中所有資源為了4月或者6月能夠拿到備案,屆時平臺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是備案延期了,有一些為了備案而備案的平臺“撐不住了”,自然會出現大批量的暴雷。

事實上,今年6月這波雷潮早已不是行業新鮮事,2014年也出現過類似狀況。

“這些暴雷潮的性質有所區別,2014年的暴雷平臺多數因為集資詐騙等跑路,是不合規平臺集中性出現問題。這次不同,很多平臺是因為出現經營性問題而被迫清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波雷潮還會繼續。

另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今年出現的“雷潮”,可能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股市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當然也是經過幾年整治以後,更加規範,有些不規範的操縱可能能生存下去,但是它的成本會越來越高,直到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自然就出現倒閉,情況很正常,不要過度恐慌。

楊東還表示,倒閉的平臺潛在的或已經存在的風險問題在於它們好多在歷史形成中違規做了信用中介,類似銀行的業務,因此風險就比較大。網貸平臺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就要像媒婆一樣只是撮合,如果投資失敗了和平臺無關。實際上網貸平臺做了信用中介的工作,比如擔保,或者代償等。

“此外,一些平臺在審核資產端的時候不夠謹慎,不夠專業,導致資產端項目跑路或還不起錢,平臺的不良資產也會越來越多。平臺規模做大後,內部管理成本增加,運營費用稱越來越高,加上廣告費等,導致運營運轉遇到困難。”

總而言之,網貸行業暴雷潮的出現對於投資人而言不必恐慌,畢竟無論是按照57號文規定的時間點,還是按照當前監管情勢,這波雷潮註定要來。但是這個過程利於平臺合規發展的成長和投資人學會理財風險認知和清楚去剛兌之意。

網貸行業“路標”在哪?

57號文的出臺一方面給予平臺最嚴厲的備案要求,另一方面明確平臺“上岸”時間表,但是大限已過,備案仍然遙遙無期,傳言的統一備案標準尚未出臺。

換句話說,網貸平臺要在無限期的整改中繼續煎熬。

另據新金融深度走訪多地平臺瞭解,由於統一監管政策遲遲未出,有些地方的P2P平臺活的很艱難,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節點不斷推遲。以“雙降”政策為例,北京、上海等地限制嚴格,多數平臺“苦不堪言”。

“‘雙降‘這個政策要理解其中的含義,從整個金融環境思考,限制平臺業務規模也是在保護平臺。”業內人士表示,對於積極合規的平臺而言,備案政策遲遲未出的情勢下,也是防止雷潮波及這些平臺。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雙降”是監管層為防止風險擴散,而要控制整體風險,最好的方式是控制總量。“延期加雙降,對不同平臺影響不一樣,也是在考驗平臺結構調整能力。”,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雙降”對於新成立平臺影響加大,這些平臺正處於規模上升階段,“雙降”直接拉長平臺的盈虧平衡點。

那麼網貸行業未來如何走下去?

楊東認為,備案延期的確給監管部門贏得時間,我國的地方政府監管水平和監管能力差距比較大,所以有利於統一標準的出臺。

“個人認為像北上廣條件成熟的地區完全可以先進行備案,其他條件不成熟的地區慢慢進行備案。另外要建立全國性的大數據監控體系,在原來的監管體系,監管方法的基礎上,要有新的監管思維、監管手段、監管模式。”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深度,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多方的努力,一方面平臺需要積極做好合規,清理不合規業務,依照網貸“ 1+3”監管文件的規定整改;另一方面,投資人要學習理財知識,提高風險意識,轉變舊有思維,堅持穩妥長期投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監管層需要明確監管方向。正如業內資深人士所言,目前監管的細則可以延期出臺,但是穩定細則可以先出,給予P2P平臺一個合規整改的發展方向。

投稿、交流,歡迎添加微信:13401098216

華夏時報旗下互金頻道,已入駐平臺

备案大限已过,暴雷潮重现江湖,P2P“路标”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