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犀牛,因其身上長有一個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東西而從古至今就不停地遭受人類的殺戮,這就是犀牛角。犀角主要成分為角蛋白,相當於人類的指甲成分,並沒有藥用價值。但是一些人偏信它的藥效以及一些文玩市場的需求,犀牛角依然是亞洲黑市上最搶手的東西。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相信很多人聽到犀牛這個詞語的時候一般都會認為犀牛這個物種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其實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也曾經生活著數量眾多的中國犀牛。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印度犀、蘇門犀和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佈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遠至華北平原的野外遇到犀牛,是件再平常的事情,就像今天在田野裡遇到兔子一樣。根據甲骨文的記錄,當時稱犀牛為“兕(sì)”,被捕殺後主要供人食用。在《殷墟文字乙編》第2507片記載的“焚林而獵”卜辭中說,殷王一次就捕獲林中的犀牛71頭。當時除了食用犀牛肉外,犀牛也有了其他用途,由於犀牛骨的堅硬,那個時候的人就開始利用犀牛骨頭製作匕首了。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犀牛的皮很厚,能抵擋刀、箭等兵器的攻擊,是製作盾牌、鎧甲的上等材料,可製成“犀甲”。《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上記載,僅吳王夫差就有十萬三千名身穿犀牛皮甲的勇士。歷史記錄或許誇張,然而假使這個數字縮小十倍,對犀牛皮的需求仍然是十分驚人的。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由於犀牛數量開始逐漸稀少,因此犀牛角也越發顯得珍貴。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員為了使犀牛角成為官府私有的財產,不許民間亂捕犀牛,只許官方獵殺。這樣,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殺濫捕,他們打死犀牛,當場把犀牛角鋸下,然後多數進貢給他們的上司和皇上,為自己以後升官發財鋪平道路。當時最多出動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幾十頭犀牛,當時民間一些人為了發財也大量偷獵犀牛。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如此瘋狂捕殺,到了公元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所剩無幾。這時的犀牛角更顯得珍貴,但據當時官方資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僅10年間,官方和民間進貢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這還不包括偷運到國外的!而這之後,犀牛就極少能捕到了。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在1916年,我國最後的一隻蘇門答臘犀牛被捕殺。在1920年我國最後一頭印度犀牛被捕殺,在1922年我國最後一頭爪哇犀牛被捕殺,自此在我國大陸一直生存的本土犀牛全部滅絕了。

曾經生活在中國廣闊大地上的中國犀牛最後都去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