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時尚化轉型的李寧

加速時尚化轉型的李寧

李寧再次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印有“中國李寧”字樣的服裝產品瞬間引爆社交媒體。早幾年前,李寧三年累計虧損31億元關店3000家的低谷還讓人記憶深刻。

李寧的復甦是國內服裝品牌積極轉型後,迎來行業回暖的一個縮影。去年大部分服裝類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業績報告。注重電商渠道、拓展粉絲經濟、進行年輕化轉型、引入人工智能零售手段等,都是服裝品牌們為走出低谷做出的努力。

41家服裝類上市公司39家預盈

服裝行業迴轉跡象明顯

早在四五年前,國內服裝品牌關店潮席捲全國,李寧、以純等連鎖虧損持續擴大、關停門店的消息不斷傳來。不少武漢市民還有印象,在司門口、街道口、江漢路步行街等核心商圈,這些連鎖知名品牌的店越來越少了,有的還常年掛著打折的促銷牌。

不過,近日一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統計顯示,在已披露 2017 年業績預報的 41 家服裝類上市公司中,有 39 家公司預盈,其中有 8 家服裝類上市公司預計淨利潤實現翻番。從數據可見,大部分服裝類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業績報告。國內服裝業整體呈現回暖跡象。

有分析機構稱,休閒服飾行業的龍頭公司自 2017 年第四季度以來複蘇趨勢明顯。太平鳥、海瀾之家 2017 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速達 20% 左右。森馬服飾作為休閒裝的龍頭企業,2017 年第四季度銷售表現也較前三季度有所好轉。

一度掀起關店潮的男裝品牌也有回暖跡象,都交出了靚麗的業績報告。七匹狼 2017 年收入同比增長 16.76%,達到 30.82 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17.78%,達到 3.15 億元。海瀾之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4.8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 25.1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3.4% 和 4.3%。

抓住年輕消費者挖掘粉絲經濟

國產服裝品牌加速時尚化轉型

6月21日,李寧在巴黎時裝週發佈了又一季新秀。印有“中國”或“中國李寧”字樣的T恤或套頭衫,“番茄炒蛋”配色的體操服和田徑服,李寧的logo也多次以大尺寸出現在上衣正面。這場走秀之後,李寧再次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強烈的關注。

四個月前的紐約時裝週上,李寧的“悟道系列”服裝就讓人眼前一亮。走秀結束1分鐘,天貓上很多產品便售罄。時裝週後股價也一路飆升,從7.27港幣上漲一度觸及9.9港幣的高位,也是近年來的最高紀錄。

李寧的表現在年輕群體中引發的強烈反響,讓不少網友驚呼:“你變了,這還是印象中那個鄉土氣息的李寧嗎?”無獨有偶,不少國產服裝品牌都紛紛改頭換面,偷偷變潮了,更加專注年輕時尚風格產品,向時尚潮牌轉型。

在李寧登上紐約秋冬時裝週之後,安踏也與美國航天局NASA合作聯名推出了NASA系列產品,同步開始深耕時尚產品線。

抓住了年輕消費者,市場前景更被看好。在服裝品牌江南布衣的財報中,017 上半財年,江南布衣實現總收入 16.54 億元,同比增加 26.2%;實現純利 3.12 億元,同比增加 36.8%。其中,粉絲經濟是其盈利的關鍵之一。財報顯示,2017年活躍會員數逾29萬,較上年大約增長26%。有逾14萬的會員年消費超過5000元,共產生超過16.7億的消費金額。

電商渠道成為轉型突破口

助力服裝品牌業績提升

2012年開始,國內連鎖服裝品牌陸續迎來了關店、去庫存、虧損的寒冬期。也正是這時候,國內的各大電商平臺迎來了興起。隨後,不少服裝品牌都開始了電商運營之路。如今,從成績單那來看,電商已經成為服裝品牌走出低谷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初,森馬電商宣佈,2017年其零售渠道的電商銷售額首次突破50億元,大幅超過業界巨頭,此時森馬電商成立時間僅僅5年。據悉,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線上收入達到32億元。電商經營的良好業績,助力森馬集團2016年總營收突破100億,進入百億俱樂部。

李寧在電商上的拓展力度也很大。2017年上半年,李寧體育的電商業務上漲58%,電商收入在總收入的貢獻從前年的13%增長到如今的19%。為爭奪更多的年輕人,李寧早前還悄然上線小程序商城,有意進一步擴大電商業務。

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都瞄準了電商領域。邦購網、瑪薩瑪索、夢芭莎等垂直服裝電商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優衣庫、綾致服裝等O2O電商也在年輕人中接受度很高,韓都衣舍、茵曼、裂帛、七格格等淘品牌,更是近年來服裝電商品牌中的“網紅”。七匹狼也在業績快報中也提到,公司業績增長的因素之一是在電商和針紡方面積極投入運營。

業內人士分析稱,本土服裝企業前幾年在線上渠道的佈局開始逐漸成熟,已經開始提升業績。並且,從李寧等品牌來看,國產服裝品牌更加註重在社交網絡上的運營和投入,對品牌的提升明顯。

引入人工智能零售新玩法

讓購物體驗變得更有趣

伴隨著新零售技術的創新,服裝零售的購物體驗也和原來不同,變得更加有樂趣。前不久,阿里巴巴的AI新物種上崗FashionAI,1秒鐘能為消費者提供與其相符的100套穿搭建議。讓服飾店也接入了人工智能。

從外部看起來,FashionAI 概念店似乎和普通門店沒有差異——豐富的貨架、寬敞的試衣間,一切井然有序。用戶通過掃描淘寶ID,綁定身份信息後進入店鋪。在瀏覽貨架期間,隨意輕輕拿起任何一件衣服,貨架邊的“鏡屏”就會感應到商品信息,給出若干種搭配選擇。

“兩手空空走向試衣間”,這可能是“逛街族”最輕鬆、最想要的打開方式。除了FashionAI,智能試衣鏡、導購機器人等終端設備,已經在一些服裝門店裡擺出來。在這種智能設備前,消費者都能通過屏幕來挑選衣服,加購、還是更改尺碼、更改顏色,都可以點擊試衣鏡完成。

據悉,服飾行業的產業規模高達3萬億,卻還遠遠沒有被科技所滲透。未來, “衣櫥衣櫃”線下線上將通過數據互為打通。

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消費升級的來臨,消費者對時尚和差異化品牌需求的不斷增長,積極轉型的服裝行業將更有信心走出低谷,迎來全面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