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2018年上半年過完了,如果給上半年貼一個標籤,一定是偶像

兩個字沒跑了。

2檔大型偶像選秀連續引爆播放量,掀起了全民選偶像的熱潮。掐指一算上一次大眾這麼亢奮的時候還是李宇春那屆的超女投票。

我們先來看一下上半年的主要戰績:

1、《偶像練習生》送出頂級流量

據愛奇藝數據顯示,《偶像練習生》十二期節目總播放量達到29億,微博短視頻播放量142.7億;微博熱搜次數達652次;微信指數峰值達1490萬。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在Nine Percent官博下的各家集體轉發量更是貢獻出586萬的驚人數據,各家都在評論區極力安利自己的愛豆。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在微博超話,這個最能檢驗藝人活粉度的區域,前十位幾乎被Nine Percent霸屏。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流量小生早已被甩到樓下,可以看到偶練女孩的戰鬥力有多強,這檔節目的號召力有多大。

2、《創造101》商業價值無限放大

剛結束沒多久的《創造101》,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商業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在節目裡能看到女孩們接到的廣告並不少。

有為節目主打APP微視拍的各種小廣告↓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為金主冰紅茶各種小劇場的插播↓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101成團當晚宣佈孟美岐成為某牙膏代言人↓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甚至像香奈兒這樣的一線品牌也來找她們進行推廣↓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在節目後半段,女孩們就開始和時尚界深度合作。比如紅秀,為女孩們拍攝了一組平面大片。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時尚芭莎陳漫親自掌鏡,給女孩們拍攝了一組中國風造型。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時尚COSMO》也沒有錯過這組年輕的偶像團體。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從商業價值上來看,《創造101》似乎更懂得把節目選出來的偶像團體價值最大化。兩檔熱門選偶像節目,男團霸佔流量,女團貢獻商業價值。

3、餘熱未散,一夜爆紅叔圈文化

第3條並不是那麼正兒八經的偶像風,但是我們在一夜之間颳起的叔圈文化裡看到了前面兩檔節目的影子,一場相似的瘋狂。

事情起因是因為兔區有人質疑徐崢超話簽到才22人,是怎麼帶起的票房。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然後馬上被搬到了吃瓜群眾聚集地八組。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帶著反諷,一些八組鵝去徐崢超話簽到,瞬間漲了幾十個人。這時候帶著偶像飯圈語氣的網友出來號召大家頂徐崢。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真情實意的小姐姐們立即跟上,為徐崢創造屬於他的山爭打油詩和爭式成語。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一番蛇皮亢奮操作後,徐崢的超話到了11位!!???你敢信這是一個前一天超話還是100多名的人!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山爭大哥掀起的叔圈文化迅速出圈,微博上開始pick你最愛的選手,送她C位出道。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還莫名其妙冒出來一個山石水水組合。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而這些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這是一場粉絲的狂歡,訓練有素的亢奮操作,神文采的勵志文案,24小時,他們就能推波助瀾一種新文化。

半年的時間,幾乎調動了90%的網友積極性,不管是投票也好,寫文案也好,颳起了一股偶像的風潮。大家都在說2018年是偶像元年,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至少目前我們在熱潮中看到的問題也是很明顯。

第一,成團偶像該如何管理?

在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101成團後,都面臨了一些問題。

Nine Percent,限定18個月的成團時間,每一天都很寶貴。但是成團後作品輸出少,過分放大其商業價值,糰粉抱怨每天只有拼代言銷量,真正的作品要啥沒啥。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火箭少女101的top前2名,孟美岐和吳宣儀,都發生了被原組合召回的事件。原組合堅持當初說好的是2組合並行活動,而節目組堅持只能以火箭少女101身份參加活動。兩方糾葛問題實在難以平衡。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相對於韓國成熟的娛樂生產線來說,國內對明星的“消費”顯得非常迫切。當做出現象級節目後,除了高壓消費,倍速發展,似乎沒有其他路徑可尋。

然而,初出茅廬的偶像沒有像樣的作品支撐,如何在大浪淘沙、新人輩出的娛樂圈站穩腳跟,這些問題想必是經紀公司的困惑點,但在商業價值的誘惑下,他們迎合市場選擇快速發展。眼前的利益有了,對於偶像的長遠發展更應該好好規劃。

第二,粉絲能為偶像買單多久?

眾所周知,這兩檔節目集資總額大到不敢想。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這群狂熱的粉絲們中包括學生,白領,媽媽。在投票階段幾乎都是傾囊而出,為不讓自己愛豆被壓制而不懈努力。

除了集資,粉絲們刷超話、寫文案,比工作和學習還要努力帶勁。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高強度的任務工作帶來一個直接的問題,粉絲能奶多久?

拋開限時團的因素不說,每天比工作還累的任務量,得到的欣慰就是一遍遍重溫以前的舊聞,沒有新作品沒有新舞臺,這樣不平衡再狂熱的粉絲怕是也難以堅持下去。

而這檔靠粉絲撐起來的偶像風,隨著粉絲精力的消耗殆盡,熱潮褪去將成為必然事件。

第三,國內偶像體系何時成熟?

目前國內市場有2種偶像體系:一種是像TFBOYS養成系,一種是類似韓國練習生的選撥系。前一種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後一種作為韓國的舶來品,正在國內試探。

但是這個快速打造快速出爐的模式似乎並不適合中國尚不成熟的偶像體系。

比如兩檔節目選手大多來自其他節目被淘汰的,不成熟的偶像體系又沒有相對優質的人選。於是這些人組團出道,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綜合觀賞性並沒有那麼高。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還有,關於團體人設的區分,國內做的太過直白。為了所謂的人設豐富,刻意去尋求不同性。也就是說也許你沒有那麼突出,但是這個團體正好缺少你這一種人設,就頂上去了。附帶著話題度和流量度,成為炒作的一大利器。

偶像元年還是曇花一現?男團女團的熱潮過後還剩下些什麼

偶像於大眾來說,應該是正能量的,向上的。而不是讓大眾感受到的都是利益燻心和不勞而獲。

最後,大家都在說2018年是偶像元年,沉寂了太久的選秀再一次在偶像的光環下閃閃發亮。

那不如說這是一場中國娛樂產業開始靠近全民性的開始,至於選出來的偶像能走多遠,還要交給時間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