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原來是這種體驗|心理諮詢師初長成

“表姐,我到底該選什麼專業啊?我爸媽讓我學金融,說好就業,但我完全不瞭解這個專業。”

這幾天,剛剛高考出分正在填報志願的表妹火急火燎的跑來向我諮詢選專業的問題,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當年盲選專業以後大學呈指數逐年向後移的髮際線。

本期投稿的學員馮微曾經就因為從事了不喜歡的行業而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之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明明在這個世界之中,卻感到巨大的斷裂。” 在這篇文章中,她向我們展示了自己填補上與世界之間的斷裂、尋覓到自己內心所愛事業的過程。

探尋自己的道路上,最終我不再迷茫

「諮詢師培養計劃」三期學員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

法律顧問

這一次,我不想再做一個聽話的乖寶寶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被深深的迷惘感所包圍。它並不強烈,但卻像一片濃霧,時刻籠罩在我的周圍,讓我迷失了方向。

小時候,周圍的教育要我做一個“好孩子”,但是卻不知道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也幾乎沒有傾聽過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順應、服從他們的期望似乎變成了我衡量自己是不是“好”的唯一標準,我不斷修剪自己以符合世俗定義下的“優秀”。

高考結束之後,我報考了熱門並且就業明朗的法律專業,進入了名聲在外的北大法學院,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這是周圍人所有人眼中“好的選擇”。

從法學院畢業之後,我一直在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從體制內再到互聯網公司,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那時,每天的日子千篇一律,重複性地做著相似的工作,我似乎一眼就看的到道路的盡頭。

在這種環境下,我越來越感到驚慌和茫然。清晨醒來,我總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發呆上一段時間。我眼中的疑問也越來越多。每天會有無數的思緒湧進我的腦海中。千千萬萬的字符組合到一起,卻拼湊不出來一個完整的我。

如果要概括這種驚慌,可能是,我明明在這個世界之中,卻感到巨大的斷裂。我就像一個局外人,伸手撥不開前方這漫漫迷霧。

那段時間裡,我思考過很多遍,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應該繼續下去嗎?

我可以去選擇安於現狀。對於現狀,我不討厭也不喜歡。但我並不希望內心的驚慌感一直縈繞在身: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和這個世界是什麼關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這一次,我不想再做一個聽話的乖寶寶,站在時代的浪潮裡,被衝向自己都看不到的遠方。我要真正做一次自己,親手填補上我與世界之間的斷裂。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原來是這種體驗|心理諮詢師初長成

選擇心理諮詢,選擇清醒地活著

於是,我開始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希望能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正確進行自我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理解自己的過去,開始發現並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我也第一次感應到心底深處最隱秘的願望,學會去面對我前20幾年從未嘗試過去思考的,我的需求。

我越來越好奇心理諮詢這個領域,好奇我的諮詢師究竟是如何幫助我探尋到了一個與我過去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的,好奇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於是,我一邊接受著心理諮詢,一邊也著手進行準備自己的諮詢師道路。

經過多方比較和細緻的考量後,最終,我選擇了簡單心理uni的諮詢師基礎課程。

從去年7月到現在,我已經學習到了中階課程。在開課初期李明晉老師的一句話令我醍醐灌頂,至今印象深刻:“選擇心理諮詢就是選擇清醒地活著。”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會一點點越來越感受到這個領域對我的吸引。我想要清醒的認識我自己,而不是渾渾噩噩的日復一日。

但開始清醒也意味著痛苦。的確,自我認知的過程偶爾也是痛苦的。我第一次不逃避、不美化地去直面真相;我開始低下頭看到自己身上的弱點和傷痕,而他們都以某種方式與我的過去和未來相連;我通過理解自己而有勇氣自處不動搖,通過願意理解他人而獲得善意與和平。

然後,我帶著敏感的神經末梢和一顆更釋然的心再去重新觸碰這個世界——清醒著,不願錯過任何幸福和痛苦。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原來是這種體驗|心理諮詢師初長成

從頭澆灌到尾的新奇感

除了更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對他人更包容接納的態度之外,實際上,自我一隻腳邁進這個行業門檻以來,周圍一切人和事也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持續的影響。

法律和心理諮詢,雖然共享許多底層邏輯,如自由、平等、邊界等,但行業氛圍、表達習慣卻存在很多差異,在諮詢行業遇到的許多事都帶給我全新的體驗。

比如,某一次團體督導課上我因為某個個案哭得稀里嘩啦,事後收到一個幾乎沒有往來的同學的關心微信,那大概是我這輩子收過最長的微信;在聆聽熱線實習的某些時刻,坐在窗邊,吹著風,突然覺得和這個世界上素不相識的某一個人,在那一刻,我們的內核緊緊聯結在一起;曾自認為以理性思考並以此為榮的我,在某一次聽到自己的諮詢師眯著眼睛說:“有時候感性的判斷比理性更靠譜哦” 的時候,有種像被什麼東西從頭到腳澆灌的新奇感。

這些都是我之前從事法律相關時從未有過的體驗。這種無時不刻存在的新鮮感,點燃了我內心的熱情。我猛然發現——尋尋覓覓,我終於找到了想要去堅持的事業。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原來是這種體驗|心理諮詢師初長成

做真心喜歡並且對這個世界有益的事

對我來說,學習心理諮詢專業知識和我自己的心理諮詢共同促進了這些變化,

而我自己的收穫也遠遠比專業知識要多。曾經對於諮詢師職業的想象開始落地,在瞭解更多專業知識、行業現狀之後,我發現自己仍然保持和當初一樣的熱情。如果要問自己是什麼東西在保持這種燃燒感,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

我認為心理諮詢可以幫助(當然不一定總是可以)每一個個體去認識、尋找並解放自己,去理解、適應和調整個體和世界的關係,並因此儘可能多的去獲得寶貴的個體自由。就像我現在一樣,從心理諮詢中獲益匪淺,看到了另外一個我自己。

這就是我從法律到心理諮詢職業轉變的一些個人感受,最後當我確定自己的職業選擇,並且付諸實踐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曾經和這個世界斷裂的地方似乎重新找到了某種連接,那就是:

“做一份從內心裡喜歡並且對這個世界有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