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1 栽培要點

1.1 建園

石榴對土壤條件要求不算很高,最適 p H 值範圍為 6.5~7.5。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沙壤土地上生長髮育較為良好。因此,在選擇園地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選擇年均溫 16~20℃,年積溫 4400~6300℃,年降雨量700~1000mm,年日照時數 2000~2400h,陽光充足的地方建園。

(2)為保證石榴高產、優質,所選地塊應有一定的灌溉條件。

(3)選擇沒有汙染源、交通方便、土層深厚且肥沃的平地、緩坡地、山地,排灌和透氣性好的輕黏土、壤土種植,p H 值6~8。

1.2 栽植

育苗地應在育苗前進行深翻,並結合施入有機肥,土層應達到疏鬆,除去雜草、石塊,排灌方便。為了方便管理,苗床長大約 10~15m,寬大約 1.2~1.5m,高 0.2~0.3m,床與床之間留走道 0.30~0.35m,以便進行除草澆水施肥。同時對土壤進行常規消毒後待用。石榴的繁殖方法很多,其中扦插法應用最廣,只要溫度適宜,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扦插時不必經過貯藏,可隨時採隨時插。在石榴樹的萌芽期,開花前的扦插成活率最高,用嫩枝進行扦插,成活率可達 100%。石榴的扦插選擇用 1~2 年生得健壯的枝條最好。扦插的方法在一般的情況下分長條插與短插 2 種,在乾旱的地區的插條是 50cm,多溼地區的插條是 20cm 就可。

1.3 定植

栽培苗木要選擇生長健壯、品種純正、無明顯病蟲害的苗木,營養袋苗常年均可栽培,非營養袋苗的最佳栽培時間為秋末冬初的 10 月中旬 ~11 月底,此時栽培緩苗期短,開春後能很快萌芽抽枝。栽培時應該配少量的授粉樹,苗木不能栽培過深,適宜高度為澆定根水後與地面相平。栽培澆水後用稻草或薄膜進行樹盤覆蓋。

2 石榴種植管理技術

2.1 修剪整形

定植後,從主幹基部叢生的萌櫱中選留生長健壯、方位好、錯落分開的 1~2 個枝作副主幹進行培養,其餘疏除。按不同幹高,在主幹上選留側生分枝,培養主枝和枝組,並利用夏剪開張角度,使之形成園林景觀需要的樹形。石榴樹種植第 1年不需要修剪,但是需要選擇 4 個左右方向和生長狀況都較好的樹枝作為主幹,第 2 年春季截下 2/3 的主幹,保證分枝能夠順利生長,但是要將基部的萌枝和根櫱及時清除掉。主枝和側枝會隨著主幹生長逐漸形成,可以將樹木培育成各種形狀,例如開心型、圓頭型等,還需要再進行修剪。

2.2 水肥管理

石榴植株生長的不同時期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施肥要綜合考慮石榴的不同生長時期和不同發育階段,10~12 月幼樹應在離樹幹不遠的地方挖條溝或環狀溝,溝深、寬約為 20~30cm,用農家肥作為基肥。開春後需要進行追肥,選用複合肥作為追肥,施肥後要用土覆蓋並澆水,整個生長期施肥 2 次。石榴樹灌水時期主要有:每年 3 月萌芽期,可以保證石榴開花和發芽正常;果實膨大期,要保證灌水灌足灌透,對提高產量有很大幫助;採摘後入冬前,秋季土壤已經深翻,此時應灌防凍水,同時施用基肥,幫助樹木積累養分。

2.3 病蟲害防治

石榴病害主要有幹腐病、褐斑病、枯萎病。清除樹上幹僵果、病枝,將地上的病果、病葉集中燒燬。用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做好冬季清園。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減輕發病。幹腐病用 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或 80%大生600~800 倍液防治。褐斑病用 10%世高 1500 倍液或 50%菌核淨 600~800 倍液防治。石榴害蟲主要有桔小實蠅、棉鈴蟲、蚜蟲、榴絨粉蚧、豹紋木蠹蛾、麻皮蝽蟓、薊馬。結合清園清除害蟲越冬場所,可利用和保護病蟲的天敵;進入冬季集中燒燬幹僵果、病枝、落葉、雜草、病果;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前,刮粗皮、堵樹洞,結合平田整地,集中處理,達到消滅一部分越冬蟲源、病源的目的。

3 採收

石榴果皮呈淺黃色或白色,果面泛紅且有光澤,籽粒為粉紅或紅色時即可採收。先熟的先摘,摘果時輕拿輕放,避免碰掉萼片,採下的石榴放在陰涼處,撿去病果、傷果和裂果。採摘的石榴按不同的品種、果實的大小、果皮的光滑程度等進行分級。

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