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基,兩個月漲幅近17%

雖然大玩家不推薦對任何基金進行中短線操作,但如果你能通過某隻基,在兩個月內收穫17%的收益,或者能通過短線操作降低持倉成本的話還是可以的。

一般來講,場內ETF基金更適合中短線,場外基金適合長線。主要是因為場外基金手續費較高(1.2%左右,最低0.15%),只能在專門的基金交易平臺進行交易,而且T+1日交易規則和計價規則也不適合短線。

場內基金正好相反,跟股票一樣,它只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需要證券賬戶,場內基金一般以ETF為後綴,緊密跟蹤標的指數,手續費跟股票一樣。因為跟股票交易方式相同,場內基金成為為數不多可以短線操作的基金,但操作風險和不確定性是比較大的。

這隻基,兩個月漲幅近17%

一來不論場外還是場內,主題型基金日波動基本上在4%以內,指數基金一般在2%以內,因此1天左右的超短線很難獲利。要想獲利最起碼要在7天以上,而且需要該基金具有較大的成長性,比如主題型、創業板或中小板基金。

以創業板為例,近兩個月,創業板大力反彈,從最低1590點,一度漲至1900點高位。下圖是追蹤創業板指數的嘉實創業板ETF(159955),2月7日收盤價為0.88元,4月2日最高1.039,兩個月漲幅近17%。

這隻基,兩個月漲幅近17%

(嘉實創業板ETF(159955))

二來場內基金做短線主要看趨勢,但對未來趨勢的預測是具有投機性的。不過,由於基金持倉分散,在攤薄收益的同時也在降低風險,加上密切跟蹤指數,因此可以從技術面對指數走勢進行預測。這為交易日內做T,高拋低吸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中短期操作提供了可能。

所以,基金短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高拋低吸做低成本,另一個是把握高波動性指數的短期趨勢,增加基金操作的靈活性,避開場外基金在趨勢性投資過程中的滯後性。這就要求中短線投資者具有一定看盤能力和技術面、消息面的分析能力,因此不建議小白投資者參與。

這隻基,兩個月漲幅近17%

總結一下,適合中短線投資的場內基金,一般來講具有高波動性、高成長性,而且趨勢很好。買入時一定要是在相對低位,切勿追高,至於何時賣出就只能看市場走勢了。但對於高成長性的基金,一般漲幅超過8%就要引起警覺。

另外,ETF基金的主要優勢在於成本低,一般在萬2.5左右,比場外要低很多,同時藉助於自身的靈活性和股性,有利於投資者不斷高拋低吸做低成本。但它的缺點就在於追蹤指數過於密切,很難獲得超越指數的收益。

因此大玩家建議,對於高成長性的基金產品可以選擇場內,比如創業板、中小板。對於比較穩定的大盤指數基金,大玩家還是建議優先考慮場外基金,如果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可以選擇增強型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