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和低溫 源於兩倍大的星球撞擊

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和低溫 源於兩倍大的星球撞擊

天王星距離地球相當遠,天文學家對其所知一直不多。有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最新發表新研究,指天王星於約40億年前,曾被一個體積約為地球兩倍的星體撞擊,因而發生傾斜並低溫。

研究指,太陽系形成期間,一顆由岩石和冰組成的行星撞擊天王星。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擬不同的撞擊模式後,指撞擊天體的碎片在行星冰層邊緣形成一層薄殼,吸收了來自天王星內核散發出來的熱量,這可能是造成天王星外大氣層具有攝氏零下216度極低溫的原因之一。

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和低溫 源於兩倍大的星球撞擊

論文作者之一、英國杜倫大學計算宇宙學研究所的克格賴斯指,天王星自轉軸幾乎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成直角,推斷那是遭遇巨大的撞擊造成,而撞擊體至少有兩個地球般大。之前有學者提出疑問,經過劇烈撞擊,天王星如何還能保存大氣層。模擬顯示,撞擊體可能擦天王星而過,這足以讓天王星傾斜,但保存大部分大氣層。

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和低溫 源於兩倍大的星球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