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爲何這麼慘?

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為何這麼慘?

來源:阿爾法工場(ID:alpworks)

上市不到一週,二手車電商優信(NASDAQ:UXIN)即已跌破9美元的發行價。

此前,優信曾在掛牌首日(6月27日)和上週五(6月29日)兩度盤中破發。而在本週一(7月2日)的交易中,優信股價收盤大跌近一成,報收於8.15美元,首次收盤破發。

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為何這麼慘?

本就流血上市,不足一週便宣告破發,對於這樣的優信二手車,外界不得不問一句:為何看起來這麼慘?

01 流血上市

在A股借殼失敗、赴港上市無果後,今年6月27日,優信終於在納斯達克完成IPO。

不過,期間調低的發行價和腰斬的募資額,則昭示了其流血上市的現實。

優信原定計劃發行3800萬股,以募集3.99億美元~4.75億美元。但當日的發行價格定為9美元/股,比原定詢價區間10.5美元~12.5美元的最高價縮水28%。

如果繼續按照原先3800萬股的發行量,優信的早期投資者將被割韭菜。於是優信便相繼調低了發行規模,縮至2500萬股,減少43%。

在發行價格和發行總量都降低的情況下,優信在此次IPO後只獲得了2.25億美元的融資。募資總額與原定最高5.46億多美元相比,腰斬59%。

還沒有盈利,仍是負數的經營現金流,以及1.75億美元的借債表明,優信仍然需要更多的現金補足經營(據測算大概在4億美元左右)。

實際上,這次的流血上市並不是意外。優信的估值從2017年初就一路下滑,由一級市場傳導到了二級市場。

優信如今的市值是23.8億美元(截止到2018年7月3日);IPO當日,優信的市值是29.67億美元。

優信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約2.5億美元,估值約32億美元;2017年1月G輪時,優信融資5.1億美元,估值約36億美元。

真是一輪更比一輪低。

之前就有傳聞說優信在一級市場融資遇到了困難。一級市場不買賬了,拋到了二級市場。而從上市初期的形勢看,二級市場似乎不願充當接盤俠。

02 收入增長,但沒有現金流量產生

招股書數據顯示,優信二手車平臺2017年整體成交量為63萬輛,同比2016年增長68%。交易額(GMV)為434億元人民幣,摺合67億美元,同比2016年增長66.92%。

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為何這麼慘?

優信2017年營收增長至2.986億美元,增長率為136%。 此外,毛利在2017年增加至1.84億美元,增長率為313%。

各項指標的增長率均較為可觀,但2017財年優信沒有收穫正淨收入。值得樂觀的是,如果營收增長繼續保持同樣的速度,目前的虧損也許不是問題。

招股書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按NON-GAAP(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計,優信淨虧損為4.7799億元,同比僅增長11%,虧損增幅大幅收窄。並且11%的增幅,遠低於營業收入93.2%的增幅以及毛利潤119%的增幅。

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為何這麼慘?

優信的營收由2B和2C兩部分組成,從交易便利化和汽車貸款服務的費用中賺錢。

2017年,48%的收入(1.44億美元)來自貸款服務,38%的收入來自對消費者和企業的交易服務。

優信的業務構成中金融貢獻佔到55.27%(2017年優信累計總交易總額),為434億元人民幣,約合69億美元;其中汽車金融收入接近240億元人民幣。

而與其對標的企業——美國第一大二手車電商平臺CarMax(NYSE:KMX),其金融收入佔比只有2.45%(CarMax2017年累計總銷售和營業收入171.2億美金,汽車金融收入4.2億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優信銷售與營銷支出就達到了22.031億元,比全年2.986億美元的營收還要多,且佔比全年運營支出30.268億元的7成。

這意味,至少在當前,優信的營銷的支出還不能換來等量的收益。

雖然營收在增長,但沒有現金流量產生。來自運營的現金流顯示不太健康。 優信在2017年使用了2.8億美元現金,折舊額佔比3.7%,達到1040萬美元。

流血上市又遭破發,優信二手車為何這麼慘?

03 對比國內外同行,優信估值並不低

易鑫集團(HK:02858)是優信二手車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前者於去年11月在港交所完成IPO。

同樣以汽車金融收入為主的易鑫集團,易鑫集團當前市值205億港元(約26億美元)。易鑫集團2017年營收39億元,優信同期營收為19.5億元。

這意味著,易鑫整體營收為優信的兩倍,但市值僅為優信當前24億美元的1.08倍。再結合二手車電商們均未盈利的現實看,相比易鑫,優信市值仍有高估之嫌

若比較美國最大的二手車商CarMax,優信2017年全年毛利潤為1.84億美元,為CarMax毛利潤23.3億美元的8.2%。以目前CarMax約130億美元的市值估算,優信靜態估值在11億美元左右。

這裡要指出的是,由於業務構成中金融業務貢獻佔到55.27%,如果把優信定位為一家金融公司,那麼市場能給它的市盈率倍數(PE),將會遠不及電商公司——優信現在沒有盈利,並不適宜用此估值方式。

不過,從市場佔有率角度來看,或可對優信的未來前景或可保持一定的樂觀。據招股書稱,2017年,優信已經佔到中國二手車電商整體市場份額的四成以上,位居行業第一。

2017年中國二手車交易總量達到1240萬輛。2017年中國二手車銷量與新車銷量的比例為0.5,明顯低於美國的2.4。 據艾瑞諮詢(i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中國二手車交易量,預計將從2017年的1240萬快速增長19.5%至2022年的2960萬。

如果這些數字是正確的,那麼在接下來的三年至四年內,優信似乎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