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接上文,不走尋常路,從泰山後山的天燭峰下山,一路上只看到了5名遊人,景區裡毫無雕琢的自然風光,讓人心曠神怡,大呼過癮。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後石塢景區的下山路

天燭峰下山路線要經過兩個景區,首先是從北天門到小天燭峰的後石塢景區,然後是小天燭峰到山腳下的天燭峪水庫的天柱峰景區。本文和上文記錄的都是後石塢景區。比較難區分吧?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小天燭峰

相較於大天燭,小天燭的形體雖小,但是它挺拔俊秀,景緻奇特,石峰從谷底拔起,直插雲霄。峰頂的燭焰松,颯爽英姿,傲然而立,從遠處望去,宛如一支正在燃燒的天然巨燭。大小天燭兩峰雖然有大小差異,但形狀卻十分相似。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小天燭峰上的古松

更令人驚奇的是峰頂自然生長有一顆“天燭松”。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相映生輝。

相較於大天燭,小天燭的形體雖小,但是它挺拔俊秀,景緻奇特,石峰從谷底拔起,直插雲霄。風頂的燭焰松,颯爽英姿,傲然而立,從遠處望去,宛如一支正在燃燒的天然巨燭。大小天燭兩峰雖然有大小差異,但形狀卻十分相似,更令人驚奇的是兩個峰頂都自然生長有一顆形狀相似的“天燭松”。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相映生輝。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蒼松翠柏的下山石階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古松園

泰山古樹歷盡滄桑,是泰山原始次生林與人工造林的結晶。經過歷代的保護,現登記在冊、樹齡百年以上、實行專人保護的就有18195株,其中青檀、紫藤、凌霄、臘梅、牡丹等。這些古樹名木,有的成為古代帝王封禪的歷史見證,有的成為某些歷史事件的寫照,有的則被賦予神奇傳說,給泰山增添了無窮的詩情畫意。特別是後石塢的古松園,更顯出了泰山“天人合一”的意境。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一路古松

古松園,萬松崢嶸,虯枝交錯,松濤陣陣,令人難捨。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大天燭峰

大小天燭峰是兩座山峰,分為大天燭峰、小天燭峰。位於九龍崗南崖之上,是兩座相距不遠、隔澗相望、形狀近似巨燭的山峰。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大天燭峰

大天燭是天燭峰景區的主峰,此峰因其陡峭高拔似燭入天,並區別於西邊的“小天燭”而得名。又因遠看像一個碩大的牛心,故自古山民又把它同亦像牛心的小天燭相區別,呼之為“大牛心石”。其實,這座峰遠看確也幾乎就是一整塊巨石,峰南臨澗的石面,至少有兩個足球場大,十分壯觀,使人一下就想起了西嶽華山北坡那兀立千仞的石壁。

從泰山後山下山,體驗“小天燭”之秀與“大天燭”之雄

路標

這裡應該是後石塢景區與天柱峰景區的分界處了。這條遊覽路所經過的大部區域覆蓋著華山松,即便在冬季也是一派蔥鬱的綠色,充滿生命的張力。

其實,在天燭峰下山中,並沒有明顯的後石塢景區和天柱峰景區的區分,不再細究路了,反正一路美景如畫,空氣清新得不得了,我的三個小夥伴一路多次高呼,太爽了!山谷間陣陣迴響,十分神奇。

下面的行程有個山呼門,有著美麗的傳說,我們下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