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奴那麼苦,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爲此傾盡財富?

有國外分析機構統計,全球範圍內,通常一個房主每隔五到七年會出售他的房產,平均每個人將在一生中搬家11.7次。有多少人奮鬥多年就是為了一個棲身之所,又有多少人傾盡財富成為房奴。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條提問:

"當房奴這麼痛苦,為什麼大家還要貸款買房?"

這條提問有整整一千多條的回覆,有已經買房的,有正在租房的,有準備買房的,也有對樓市正處在觀望和疑慮中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不管大家現在正處於哪一種狀態,幾乎所有回覆中沒有人覺得做房奴是痛苦的,而相反,覺得痛苦的人這樣說:都2018了,我還沒有做上房奴!

真相說:不按揭買房,我也存不下錢!

如果是你,你想不想當一個房奴?

當房奴那麼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為此傾盡財富?

一、安全感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但路是有很多條的,對普通人而言,最好走的,是給你規定好的路。但想走的相對舒服,你就得上槓杆,問題就在敢不敢走的出去。

高曉松,金星說過他們一輩子都不會買房,你能麼?

當人們終於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的時候,那麼你的路自然就出現在你的腳下了。

路是有了,大步走上去,發現還是不行,因為跟你一樣的人太多,路不夠寬,萬一被擠下去,那就危險了。

怎麼樣避免呢?就一定要比別人走的更快!

怎麼樣走的比別人快呢?一開始大家都有20萬,但是我當了房奴,房價漲的飛起,一年沒準就變成了50萬,你苦兮兮的幹了10年,也就我一年50萬的水平吧。

這時候還痛苦麼,痛苦!畢竟要還月供,但是比起無路可走,那真是舒服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自從當了房奴,連丈母孃的目光都變的越來越柔和了。

但是如果這條慢慢變的舒服的路突然斷了,走不通了怎麼辦?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豈不是很危險,面臨被人挖坑埋了的風險。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這條路崩了,那反正也沒其他路可走,最最重要的是,前後左右都是人,怕什麼呢。

這就是咱們老百姓追求的最深一層---------安全感。

二、租房和按揭

租房人的辛酸,只有自己體驗一把,才能知道。

想要租一個自己住著舒心的房子,實在難。大多數都是勉強過活。湊活能住就行。

每天睡醒後,環顧下左右,看看正在租的房子,想象下如果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會怎麼樣裝修它,需要怎麼改進它。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想法。

“裝一個能2秒出熱水的龍頭,放一個到房頂的衣櫥,電線全部走暗線,再加上一個梳妝檯,而不是隻有一面鏡子,和一個桌子。”這些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至於花點錢,讓自己住的更舒服?只能說想都不能想。沒準什麼時候,自己就要搬走了。現實就是這樣,租房的環境就是這樣。

你沒得選擇。

三、目前最痛苦的三種人

1、鳳凰男。

這種人很好理解,他們家庭條件不是很好,靠著高考鯉魚躍龍門,改變了命運,做出了一番作為。

他們明明知道房價要漲,而且還款能力也夠強。但是卻湊不出最重要的首付。

這種90後的鳳凰男,想靠自己難如登天。

2、輕信專家的老百姓。

為了發展,他們半輩子投身建設,錢,是在計劃經濟裡,用自己的血汗換出來的。

人口紅利說的就是他們。

他們信了前幾年專家們,TV上說的胡話,相信著調控,一直都在期望房價下降,手裡捂著的現金,是自己存了幾十年的棺材本。

3、前幾年被忽悠賣房的創業者。

前幾年,互聯網的形勢大好,整天都能看到創業賺大錢。機遇彷彿伸手就能抓到。

賺大錢的有沒有,肯定有,但是太少了。

賣房創業的,很有可能再也買不起房了。

這三種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欲做房奴而不可得。是的,現在這個年代,就是欲做房奴而不得的年代。

當房奴那麼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為此傾盡財富?

有一個段子,看起來可笑,但是真真的反應了一些現實:

“為什麼要買房:你把你的錢存銀行,你不買房,你的錢就會被銀行借給別人去買房,最後你住著別人用你的錢買來的房,還收你的房租,還用你交的房租,來還房貸。就問你慌不慌?”

現在來看,房奴苦不苦?

房奴如果真的像大家傳的那麼苦,早就把房子賣了,自己去租房住了,畢竟從有房變成沒房很容易,從沒房變成有房可就難了。

來源:地產情報站、菏澤房產網com、鏈度、定興吧等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