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標題: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相信各位觀眾小夥伴們都知道,在我們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裡面,茶酒這兩樣東西,在外交方面一直都是扮演一種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更是有以茶會客這種文化習慣,特別是在福建地區的朋友,有朋自遠方來,先喝上一壺茶坐下來慢慢敘舊,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茶葉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習俗,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中,相信各位觀眾小夥伴們不論是住的地方還是家裡,都會準備上一兩個茶葉來招待客人。

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而與茶文化相同的就是酒文化,酒文化絲毫不比茶文化遜色,不論是酒的釀造方法還是保存方法,跟茶葉也是有的一拼,在品完茶的之後的宴會之上,每個人的面前基本上都會擺上一壺酒,喝了酒大家才好說話,麻痺掉自己的神經,在古時候的外交政治上面,酒桌上基本沒有什麼事情是談不和的,以茶會客以酒交友變成了我們當今現在的一種文化風格,而這種文化風格已經持續了五千年這麼多了。

但是我們從現在的電視劇作品或者電影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古時候的人喝酒都是大口大口的喝,而古時候的人從電影作品中看得出來,大多數都是喝的女兒紅,而女兒紅在我們現在都是一種非常烈的酒,正常人很少能夠這樣一大碗給它喝下去,文學作品更是誇張,曾有連飲一缸的酒而不醉的記錄,而一缸酒是什麼概念,三箱科羅娜都填不滿一缸酒,更別說喝了沒醉。

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在文學作品中的江湖人士的定義都是能喝酒,而且大口的喝酒,最能體現的就是《水滸傳》當中,個個梁山好漢都是喝酒的一把手,誰也不讓誰,雖然說《水滸傳》是一個文學作品,但是總不可能憑空捏造吧?文學作品說當時一個人能喝個一缸酒,那麼現實中起碼能喝半缸的酒,相差是有的,但是怎麼相差這個酒量都非常的誇張,總不能說這個人僅僅就能喝一瓶的酒,書裡寫他能喝一百瓶吧?所以我們這裡就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古時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這裡首先就要研究一下關於古時候酒的釀造方法,因為釀造方法跟儲存時間決定了酒的酒精度數,而古時候的酒釀造技術並不是特別的發達,都是使用糧食來自然發酵而來的,所以酒精度自然是會比我們現在平場的白酒較低,而能低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古時候沒辦法確定酒精度,但是小編我在雲南那邊喝過土釀的酒,瀘沽湖那邊是純使用糧食來釀造酒的,他們那邊的釀造方法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因為這也是當地的一種特色,所以釀造出來的酒跟古時候人們喝的酒十分的相似,而小編我喝了一下,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酒精的味道,辛辣的感覺是到了肚中才會稍微有一點,其他的味道是沒有,預計酒精度應該是比啤酒還要低。

古代的人喝酒跟喝白開水一樣,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酒到底多少度

現在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了吧,古時候的酒度數是真的不高,而皇宮釀造的酒會加點香料之類的來調味,酒精度是沒有改變的,平民百姓則是喝那種純用糧食釀造的酒,而古時候的酒量是按一罈一罈的計算的,豪飲的時候真正喝進去多少酒,灑出來多少酒,那是不知道的,可能《水滸傳》的作者坐在家門口看別人豪飲,那人喝了10壇灑了5壇之多,而且喝完還沒醉,於是施耐庵把這個人當做《水滸傳》里人物的原型寫了進去,寫的時候寫了他能喝起碼20壇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