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你連自己都改變不了,還想改變世界?

荐读|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还想改变世界?

荐读|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还想改变世界?

1

小楊性格急躁,遇事就愛發脾氣。

前不久,同組的小夥伴跟客戶晚簽單一週,剛好影響了整組的月度業績,小楊衝上前去就把人家兇了一頓。兇完才得知是把人家冤枉了,因為客戶的資金需要週轉6-7天以後才能拍板,所以必須晚一週簽單。

事情搞清楚了,小夥伴也不願跟小楊同組工作了,一封郵件發到領導那兒要求調換搭檔。領導找小楊談話,讓他檢討,說已經收到了很多同事的投訴。

小楊頗不服氣地來找我訴苦,說他的同事和領導都吹毛求疵。

我也覺得他做得不妥,勸他先改掉自己的壞毛病。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會讓與他打交道的人感覺很不舒服,對於他做事有諸多阻礙,這是人之常情,並不是別人對他要求過高。

可小楊卻不以為然。他說:“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本質不壞。我這個人就是這個臭脾氣,改不了。懂我的人自然會理解,不懂的愛咋咋地吧。”

我無言以對。

憑什麼別人就得無條件地去理解你?你不屑於對別人友好,別人又憑什麼能一眼看到你金子般的心呢?

小楊因為臭脾氣吃虧不少。因為跟同事發脾氣被同事排擠,因為跟領導發脾氣丟過工作。明明有問題,卻不肯自我反思,不接受改變,這樣很難有上升空間,他在職場上的發展一直不太順。

強者都勇於改變自己。只有逃避自身的缺陷的人,才想著要去改變別人。

2

以前的我很悲觀。

上學的時候心態就一直很壓抑,雖說也沒出什麼大毛病,但到了踏入社會,這種性格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畢業後,我在一家早教中心實習,每天給孩子上課,與家長打交道。冷淡的性格導致我上課一直不在狀態,更不敢與家長溝通。

有一位前輩提醒我說:“你的表情太凝重了,讓人很有距離感,也許我們的工作並不適合你。”

我很著急地替自己澄清說:“我一直是這個樣子的,從來不笑。”我甚至想跟她解釋,是童年的經歷造成了我現在這種性格,我也是無辜的……但最終,話到嘴邊也沒說出來,我躲進廁所哭了很久,猶豫著要不要換工作。

可是,換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嗎?即使是換一個環境,我孤僻的性格依然會讓別人敬而遠之。

我下決心要改變。

起初有點困難。我讓自己微笑,學著去主動提問、互動,我練習表達,我費力地做著我不擅長的這些小事。

但沒過多久,有意識的訓練就變成了無意識的習慣,然後又變成了發自內心的需求。

再後來,校長跟我簽了工作合同,我開始了我的第一份,也是至今做過的唯一一份工作。

如今的我,已經可以去培訓新老師上課了。我不僅適應了這份工作,還做出了價值感,每一天都沉浸在愛與喜悅中。

千萬別以為自己無法改變。相比起改變環境,改變自己是更加容易的事情。

你若有跟自己的缺陷對抗的勇氣,那麼改變自己也並沒有那麼困難。

3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猴子想變成人,它知道要變成人,要砍掉尾巴,於是決定砍掉尾巴。

動手前,猴子被三件事情困住了:

砍尾巴的時候會不會很疼?

砍了以後身體還會不會靈活?

捨不得跟隨了自己這麼久的尾巴。

說起改變,困住我們的也不過是這三件事情:

改變讓我們痛苦;

改變讓我們覺得有風險;

我們對過去的自己戀戀不捨。

改變會痛苦,這是一定的。但是不改變,你會一直被困在原地,跟自己的舊毛病糾纏。與其痛苦一輩子,不如痛苦一陣子。

恐懼改變,是因為你不知道改變自己以後會面臨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但有一點總是被忽略:只要方向是對的,結果不會差到哪兒去。

而捨不得改變,不過是惰性使然。因為改變很辛苦,不作為則很舒服。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得來不易,你若想體驗最好,就要捨得付出代價。

年少時,你也許曾意氣風發地想過要改變世界;遭人質疑時,你可能也曾躊躇滿志地想要改變他人的看法;不盡如人意時,你可能也想過要改變環境。

最終,你一定會發現,要得到想要的東西,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而你若害怕改變,就只能停留在改不掉的遺憾裡。

有這麼一句話: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後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

改變自己,不是在成全別人,而是在成全自己

自己變了,世界也就變了。

荐读|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还想改变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