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華族」和「夏族」有什麼不同?中國爲什麼被稱爲華夏?

華族是與夏族對應的名詞,在遠古神話時代是劃分兩個部族的名詞。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稱為“華”。久而久之“華夏”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科普:“華族”和“夏族”有什麼不同?中國為什麼被稱為華夏?

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一語,華、夏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科普:“華族”和“夏族”有什麼不同?中國為什麼被稱為華夏?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佈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後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民族”,即為“炎黃子孫”。從漢朝起又稱漢族,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

科普:“華族”和“夏族”有什麼不同?中國為什麼被稱為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