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名校毀了普惠教育

又到了一年揭榜的時候了,各省各地市縣又開始要公佈自己的文理科狀元了。每個學校也會在自己的校門口掛上橫幅,比如文理科狀元出自本校,本校考北大清華多少位,本校考一本多少位等等。

昨晚在好友群裡發了一則家鄉長沙所謂的四大名校的錄取率,北大清華錄取多少名,一本多少位,各種比賽之類的榮譽,而且散發的消息還說嚴格遵守教育部的各項規定,不是學校官方發佈的,是家長經過了各種渠道收集整理而成,看行文的風格典型的一幅掩耳盜鈴的模樣。

這裡的四大名校是指初中高中了,在國際名校排名通常是大學,在國內講名校通常是指初高中,也算是中國式創新了。

長沙的四大名校應該是從這輪房地產擴張開始的,到處新蓋小區,而且必須配套學校才能賣的更好的價錢,所以地產商也樂意找好的學校談,學校也利用優勢品牌獲得更好的資源擴張,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而全市甚至全省的學生都以進入這四大名校讀書為目標,因為進了這四大名校,就相當於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清華北大。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學校的教學實力、教學理念、師資和軟硬件都是最先進的。其實有名牌號召效應本來應該也不是壞事,壞就壞在過分的強調所謂的名校重點效應,第一是讓進入重點學校名校就是一個打破腦袋的事情,各個家長都是全家總動員,為了進入清華北大,以前更多的是強調高中,殊不知現在已經強調往下到名小學或者是幼兒園了,這就是所謂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孩子的三歲上幼兒園就要開始比拼。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那就得所有資源一起調動,當然孩子的努力學習就變成了非常重要,不管是天資聰穎還是愚笨,目標是一樣的。天資聰穎倒還好,輕鬆學習過關斬將;天資愚鈍的就只能勤能補拙了,學習的時間自不必說,玩耍的時間自然是被佔用了,更有甚者還要佔用睡覺的時間,只有這樣,你才能趕上那班車。

學校教的知識還不夠,自然就得加小灶,至於是請上門輔導的老師還是去上外面的各種輔導班,就變成了近二十年來中國各地共有的景象了,由此造生了一片繁榮的校外培訓業,還造就許多的K12教育的上市公司。

就這樣,學校裡的老師學校不教,到課外班去教,老師多賺錢,學生掌握了在學校沒有掌握的知識,家長多花錢,機構多賺錢,然後繼續循環。。。。。。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有的如願以償,進入了各大重點學校重點班級或者各大名校。沒能如願以償的自然都被排斥在此之外,那就是各種普通學校,開始了沒有目標毫無希望的努力之路。

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應該是普惠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識,為以後的人生道路選擇打下基礎,不管興趣是想當科學家還是農民,都應該是一視同仁而不應該厚此薄彼,只有等進入大學以後才根據興趣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去努力。

而在19歲之前的各種殘酷的比拼和消耗,把太多的童年快樂的時光浪費掉,把一個個還處在萌芽當中的遠大理想扼殺掉。本來建立競爭機制應該是好的,有示範效應,但是過度的強調恰恰又變成了整體社會的毒瘤。

這樣只能讓教育資源更不平衡,強的更強,差的更差,脫離了普惠教育的本質,變成了精英化選拔,導致社會層級人為的區隔和脫節。

而在這個裡面,我們沒有人是贏家,都是輸家,進入沒進入重點名校的,在此時都是輸家,都是飲鴆止渴。

比爾蓋茨說過不管你是坐頭等艙還是普通艙,都是同時間抵達,但是有時候資源不一樣在社會的待遇就不一樣。比如同樣的分數,在北上廣深邊遠地區就能上一本甚至是清華北大,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蘇山東就可能是二本甚至是南下打工搬磚的命運。

還是王爸爸講得好,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我怎麼聽怎麼覺得是陳勝吳廣說得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翻版。

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愚捷 2018/7/1於松榆裡

重點中學名校毀了普惠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