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敗家的商業大佬!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2018046

金庸曾借郭靖之口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有一個商人說,“商之大者,為國為民”,他說的出,也做得到。

這個商人曾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曾興建近 400 所學校,也曾用一己之力打造了最早的近代城市——南通。

在 1920 年出版的世界地圖中,沒有上海,沒有杭州,沒有南京,但南通卻被醒目的標記出來。在 100 年前的這座城市中,有中國最先進的公共生活設施、教育資源、陸路水路交通網及輕工業廠區......

但由於惡劣的外部環境,也因他經營不善,更因其極度的“為國為民”而散盡家財,這個最早的商業屋脊最終灰飛煙滅,只留下他曾經建立的這座城。

這個最不像商人的商人叫張謇( 1853 — 1926 )。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張謇參觀大學留念

幼年時,張謇的家庭並不富裕,以耕種為主業。

那個時代,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進入上層的唯一方式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父親希望改變家庭命運,所以從小就督促張謇學習,給他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張謇天資聰慧,5 歲可全文無誤的背誦《千字文》,16 歲中秀才,成為江蘇本地的文化名人。

仕途之路,對此時的張謇來說,似乎一片坦途,他也本可高官無憂,但卻在 1894 年的甲午年選擇了另一條路。

這一年,他第 5 次進京趕考,終於金榜題名,中得狀元,大魁天下。

這一年,中日甲午海戰,清廷慘敗,舉國震驚。

這一年,父親去世,他回老家守制 3 年,國與家的概念被重新考量。

這一年

,他開始籌備舉世聞名的大生紗廠。

這一年,少了一位官員,多了一位實業家和教育家。

這一年,他 41 歲。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甲午海戰的序幕豐島海戰

甲午海戰的失利,使張謇從“天朝”的美譽中驚醒。

他深信唯有教育可以救國,但想通過教育使世人覺醒,需要建立眾多現代學校,更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而此時的晚清政府已是搖搖欲墜,無暇顧及其他。

那麼,“教育救國”的資金何來?

創實業!這就是張謇經商並創辦大生紗廠的最初原因。與絕大多數實業家的目標相比,張謇顯得更為崇高。

大生紗廠的名字中,“大生”取自《易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最大恩德,是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環境,讓各類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

遵循“大生”的出發點,張謇終生不計代價的行慈善,但這也為他的破產埋下了伏筆。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大生紗廠

下定決心從商後,張謇先後奔走於上海、南京、南通、海門等地瞭解情況,開始為創辦實業作準備。他看到南通一帶棉花種得多,產量高,於是決定先在南通辦棉紡廠,就地取材。

經過多方籌集資金,大生紗廠於 1899 年最終建成。那時的中國,連一臺像樣的棉紡機器都沒有,但在遙遠的南通小城,張謇卻從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曼徹斯特,進口到了最先進的紡織機器。

由於兩江總督張之洞對輕工業的支持,再加上張謇經營管理得法,大生紗廠發展很快,成為一戰前國內唯一成功的紗廠。

為了解決紗廠的原料、產品運輸及銷售問題等問題,張謇以大生紗廠為基礎,先後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廣生油廠、大隆油皂廠、澤生水利公司...等 30 多個企業。

另外,他還設立了淮河銀行,興辦了一些旅館、浴室、飯店之類的服務性企業。至此,一個以大生紗廠為中心的,包括工業、農業、金融、交通、運輸、服務等行業在內的完整企業體系形成。

從 1899 年到 1921 年的 23 年中,“大生”從一家紗廠,最終發展為橫跨多個行業的商業帝國。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南通大學

一味地攫取利益,並不是張謇的初衷。

1902 年,當大生紗廠剛剛盈利的時候,張謇就開始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興辦學校。

“一國之強,基於教育,興學之本,惟有師範”,張謇的這個想法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在親友的鼓勵下,他於當年創建了通州師範學校,希望首先培養更多的教師。孫中山曾評價張謇的師範學校“開全國之先河”。

在此後的 20 年中,他又陸續辦起 370 所小學、6 所中學和近 20 所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教育系統。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實業的需要,張謇陸續開辦了農業學校、紡織學校、商業學校、刺繡學校和女工傳習所等職業學校。

最為人稱道的是,張謇還辦了一所盲啞學校。

總之,凡是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所具有的普通教育、師範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幾乎都被張謇學習過來,這算是近代中國最為完備的教育體系。

也在這 20 年中,世界各國的學者、知識分子如杜威、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紛紛來到南通講學,學術氛圍異常濃厚。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在進行這些教育事業的過程中,張謇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粗略統計近千萬元。那個年代的千萬元是什麼概念?按當時的物價算,100 公斤大米僅售 1 元。

除去教育支出,張謇還投入了巨大資金進行城市建設,將南通帶進了全球視野。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院士曾說:“張謇先生經營的南通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城市建設雖然不是最早、最大,但屬最好,是近代城市建設的典範”。20 世紀初的南通,超乎我們的想象:

張謇認為“氣象不明,不足以完全自治”,於是籌劃建造了國內第一個民辦氣象臺——軍山氣象臺;

張謇在日本考察時,對博物館有更直接的感受,回國後他連續兩次上書清廷,闡明創辦博物館的意義,都被清廷擱置。1905 年,他把建設中的南通植物園改為博物苑,集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和圖書館為一體,這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

張謇認為戲劇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種傳授教育的方式。為了利用戲劇改良社會風氣,培養新一代演員,他於 1919 年建成南通伶工學社。京劇大師梅蘭芳稱南通伶工學社是“開風氣之先,惟一的一個訓練戲劇人才的學校”。

其他的城市基礎設施如公路、公園、公共體育場、醫院...一應俱全。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張謇

那時國家的經濟政策未走出小農時代的框架,商業活動處處受到牽制,同時,腐敗的清廷也未曾資助張謇這樣一個普通的社會階層。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不計代價的進行教育及城市建設還是導致了大生集團的下滑。到 1921 年初,大生的危機開始出現,產生了負債。幾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南通的許多水利工程摧毀,阻斷了大生的運輸。

1 年後,整個棉紡織業危機,張謇的事業全面崩盤。這一年,剛好是他的 70 大壽。

1926 年 8 月 24 日,曾極盡富裕卻一直樸素的張謇在南通病逝。出殯之日,萬人空巷,近乎全城民眾都趕來為他送行。

江蘇南通市的嗇園,是張謇的長眠之處。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張謇墓被紅衛兵當做“四舊”砸毀。

挖開墳墓後,眾人看到的只是:一頂禮帽、一副眼鏡、一把摺扇,還有一對金屬的小盒子,分別裝著一粒牙齒,一束胎髮。

天之生人也,

與草木無異。

若遺留一二事業與草木同生,

即不與草木同腐。

張謇的這句話,既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最败家的商业大佬!

你還可以看:

浪微博:L與CA

郵箱:[email protected]

▼▼ 點擊【閱讀原文】,去 LCA 的手工店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