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與檔案」聖·彼得堡

曹英發

「世界盃與檔案」聖·彼得堡

彼得大帝銅像

聖·彼得堡為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東岸、涅瓦河口,是彼得大帝建設的打開歐洲出海口的一座城市,曾稱為彼得格勒、列寧格勒,1991年恢復原名聖·彼得堡。2018年世界盃將在聖·彼得堡體育場舉辦7場比賽,該體育場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球場,可以容納67000人,場館由日本建築師黑澤紀章投標建設,也是俄羅斯最大的球場之一。

欣賞精彩賽事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去親身體會聖·彼得堡的浪漫之夏。

聖·彼得堡絕對是個激動人心的城市。對於聖·彼得堡用怎樣的語言讚歎也不為過,人們稱她為“皇家帝都”“北方威尼斯”“文化藝術之都”“英雄城”“博物館城”“白夜城”等等,但我認為稱其為“浪漫之都”最恰當不過。有一種說法:沒到過聖·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過俄羅斯,而當你去過後,你就會感覺到無處不在的浪漫,特別在夏天的“白夜”時節,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參加聖·彼得堡的“紅帆節”、開橋等活動,而支撐這些的則一定是聖·彼得堡濃厚的文化積澱。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只有300多歲,她收集了幾乎所有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成為舉世著名的文化、藝術、科學、旅遊和工業中心。它是公認的“世界十大最美旅遊目的地之一”,冬宮、夏宮、彼得保羅要塞、伊薩基耶夫大教堂、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青銅騎士、阿夫樂爾巡洋艦、生命之路等城市建築與100多個島嶼、700多座橋樑架構起了整個城市。由於河渠縱橫、島嶼錯落、風光旖旎,聖·彼得堡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聖·彼得堡生活和從事過創作,隨意走過一個街區,就可能遇到這些名人故居,而你彷彿會以不同的方式與這些大師交流。

「世界盃與檔案」聖·彼得堡

涅瓦河與艾爾米塔什(東宮)

我們先去看看世界四大博物館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原為“冬宮”的一部分,最早是葉卡捷林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將冬宮劃歸艾爾米塔什,1922年設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這個龐大的建築群由5個部分組成,即冬宮、舊艾爾米塔什、新艾爾米塔什、小艾爾米塔什和艾爾米塔什劇院。在歷代沙皇的積累下,艾爾米塔什成為與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的四大博物館。艾爾米塔什有300多萬件藏品,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100多萬枚硬幣、獎章和紀念章,22萬多件實用藝術品。據說,走遍每個展廳的行程約22公里,要想盡覽藏品,以每幅1分鐘計,需要11年。

艾爾米塔什也藏有大量中國瓷器與金銀器,其館藏瓷器幾乎涵蓋中國古代陶瓷器與釉彩發展的歷程,很大一部分藏品掩藏著沙皇對舊中國的掠奪。最具代表的是“黑水城遺珍”。黑水城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城市。20世紀初,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和英國人斯坦因在黑水城的遺址發現200餘幅唐卡,此發現被認為是殷墟甲骨、敦煌遺書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古文獻發現。

聖·彼得堡是通向歐洲的門戶,俄羅斯幾乎所有與海洋有關的活動都是以此地為基礎。這裡有舉世聞名的俄羅斯國家海軍檔案館。俄羅斯國家海軍檔案館成立於1724年,隸屬國家海軍學院,1827年,在建立海軍時成立了海軍檔案館,接受了海軍學院檔案館的業務。1917年8月,它改名為艦隊和海軍部中央檔案館,並作為第二序列(海軍檔案館)併入國家檔案館的第三分部(陸軍和海軍檔案館)。從1922-1925年,它作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央檔案館列寧格勒分部的一部分,1925-1934年作為中央歷史檔案館的列寧格勒分部的一部分。1934年,該檔案館獨立出來,並被命名為海軍歷史檔案館。1941年,該檔案館獲得了中央國家檔案館的地位,新命名為海軍中央國家檔案館,1992年來一直稱為俄羅斯國家海軍檔案館。該檔案館保存1659-1940年的2915卷文件,1220978個存檔單位,1550-1940年的獨立文件。文件主要分5個部分:管理部門文件2722卷(682973個存檔單位)、個人文件102卷(17881個存檔單位)、科技文件31卷(240183個存檔單位)、海員文件59卷(252438個存檔單位)、縮微膠片4435個存檔單位。文件涉及不同時期的海軍管理部門文件;各艦隊文件、俄-土戰爭、俄日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等軍事行動文件;造船總局、造船委員會在沃羅涅日、聖·彼得堡、阿爾漢格爾斯克和其他地方造船的組織和發展文件;海洋水文氣象文件;海軍各類優秀人才和指揮官文件等。這些文件、資料對於研究海洋和海軍的人來說是不能錯過的寶貴資源。

「世界盃與檔案」聖·彼得堡

海軍總部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