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東梓關村民活動中心位於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以北,新老村落交接處。項目作為東梓關村民活動的公共場所,以本土地域為獨有文化背景,努力構築村民共建共享的“村莊活力源”。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活動中心共有兩層,一層對外開放,二層局部聯通,兼具村民自發活動和紅白宴會的雙重屬性。開放的空間特質滿足不同時態下的功能需求,連同連續起伏的屋面與村民生活化的場景,共同構築“大屋簷下的微型小世界”。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相較於當代大多數村民活動中心因長期封閉而失去活力的使用狀態,本次設計希望通過開放而鮮活的空間場景,延續村莊獨有的生命力,以流動的空間體系、本土化的材料語言和充滿自發性的建造手段,將有形的空間載體和無形的場所精神融為空間本身的建構邏輯,為村莊注入新的活力。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作為承載東梓關全體村民的公共活動場所,設計以較小的尺度單元承載生活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細微性,從棋牌放映、體育活動,到小鋪叫賣,生活化的語境被細分為相對獨立的小場景。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首層平面

來往的人群可在連通內外的灰空間裡自由穿梭、停留,空氣、光和自然則在無形中成為公共生活的背景。集會、看戲、紅白喜事等相對重要且人群密集的場合,則可通過合理的佈局將空間再次整合。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整個空間被覆蓋在一個連續的鋼構屋面之下,外有木材包裹;頂部設置多個天窗,滿足採光需要,也引入周邊自然;下壓的屋簷和外延的挑臺板限定出可讓人安靜下來的空間。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不同高度的小尺度單元與連廊的組合,空間序列開始變得立體且豐富;青磚牆體呈稜狀凹凸排布,以深色石材壓頂,由當地村民親手打磨,與當地常見建築材料共同呈現自然、傳統與當代生活的融合,也映射出村民熟悉的生活場景。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剖面

關於價值感的歸屬,也體現在建構方式中。村民活動中心關於公共性的實踐和時間記憶的存儲,由村民施工隊共同參與並最終投入使用。這樣的建造模式能激發甚至自發形成公共活動,而建築則作為一種媒介,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化連接。

村民活動中心屋簷下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