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

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

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

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於是各地小吃都被包裝上市,

但是風靡的同時卻也退化了他的味道。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濰坊肉火燒+豆腐腦

朋友說,濰坊人沒有經濟頭腦,

因為濰坊的小吃去哪裡都吃不到,

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應該說去到哪個城市都這樣吧,

外地人很難找到一家當地人開的小吃檔。

這不應該說沒有經濟頭腦,

也許是因為當地人少有生活工作的壓力,

他們都適應了這種舒適安閒的生活。

寧願守著小家掙著小錢,

服務於周圍的街坊鄰里,

少有人去外地創業打拼。

但也正是這種小安心理,

使濰坊的小吃

一如既往的保留下了他特有的風味口感。

濰坊的小吃真的很難在外地找到,

幾乎沒有。

肉火燒能傳承百年,

那是濰坊的一個不朽傳奇。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濰坊肉火燒

天剛放亮,低矮狹小的三間小黑屋裡就擠滿了人。

長年被煙嗆火燎的牆壁,

被油漬燻成包漿的小桌,

向你訴說著這家老鋪子的傳承。

門外小車排著長隊,

門口擠滿了來解饞的腦袋。

濰坊人吃東西特別四方,

跑個十里八里來啃個肉火燒解個饞,

那都是小事一樁。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宜嘉香肉火燒

剛出爐的火燒,嗞嗞冒著油響,

被油滋透的麵皮,起著酥。

有經驗的食客拿著店裡準備的麻紙,

接住師傅用長鏟遞過來的燙手的火燒,

就可以找個角落享受美食了。

吃相在這裡是從不講究的,

站著,蹲著,坐著,怎麼吃隨你,

就算被燙的齜牙咧嘴也抵擋不了那誘人的味道。

小口咬開起酥的麵皮,

先把鼓著的火燒肚裡的熱氣兒放掉,

輕輕吸一下油湯,

久違的鹹香酥嫩瞬間傳滿整個味蕾。

如果你為沒搶上這撥新出爐的美食惱恨時,

善解人意的師傅早很合時宜的夾一個到你手上,

並送上一句讓你這輩子也感念不忘的話:

給你個熱的,先吃著。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剛出爐才香

火燒一定要趁熱吃,

要吃剛出爐燙嘴的,

這也就是他走不出濰坊的原因了吧。

肉火燒配鹹粘粥,免費的小鹹菜,

再來幾瓣大蒜,

這是濰坊老輩人自己研究的美食搭配。

鹹粘粥里加上豆腐粒,菠菜葉,粉條,幾顆豇豆,

甚是美味可口。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鹹粘粥

喝鹹粘粥也有講究,

要順著碗邊,吸溜著喝,不燙。

有能耐的還能順勢把碗水平拋一個小弧,

轉個圈,再喝一口。

濰坊的百年小吃,

在現在的營養專家看來,

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吧。

在濰坊吃完肉火燒,從不用師傅跟你討帳,

食客在走之前會主動跟老闆報數結帳。

有豪爽的,撂一句:甭找了,走人。

濰坊人特別講義氣,

也屬於死要面子活受罪款的。

就算上班掙不了幾個錢,

也不會坑做小買賣的小老闆。

火燒鋪的老闆也實在,

就算有人多吃了,少報了,

就當請你吃個火燒,他也從不計較。

濰坊肉火燒,要想吃了,只能來濰坊

火燒成為這個城市的一部分

如今新的炊具早已進入濰坊人的生活,

但傳統方法烤制的火燒

仍是現代廚房不可替代的美味。

一頓鮮美可口的早餐,

是對熟睡一夜,剛剛醒來的身體最好的慰藉

飽餐一頓後,走出小作坊,

抬眼是快速發展的經濟,回頭是亙古不變的風俗,

從這裡,開啟一天新的征程。

濰坊的小吃屬於被他養大的肉火燒民族,

不管離家千里萬里,

想吃的時候總會想家……

白浪河,浪滔滔,月亮像個肉火燒……

那首民謠,還有多少人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