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定興義慈惠石柱


義慈惠石柱,因建於北齊,又稱北齊石柱,位於定興縣城西10公里的石柱村西北一高臺上,北距易水河250米。高臺上原建有沙丘寺,現僅存石碑兩通。始建於北齊,是紀念鎮壓葛榮起義的紀念柱。1961年,義慈惠石柱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魏孝昌年間,葛榮、杜洛周等人在幽州、燕州、冀州、殷州一帶舉兵起義,被鎮壓後,幽州百姓將部分起義軍的屍骨合葬一處,並在叢葬處立起一根木柱。北齊時當地政府將木柱改為石柱,並作為此次起義覆滅的紀念柱。

柱身上刻有4000餘字,其中銘文3000餘字,紀錄興建石柱的來由。柱身頂部留有一個平面,刻有“標異鄉義慈惠石柱頌”九個大字,大字下還有“元造義王興國義主路和仁”,以及元鄉葬十五人田市貴等人的名字,下方留有“大齊大寧二年四月十七日省符下標”等字的題記,題記總共近1000字。


石柱設計精美,雕刻細膩,造型奇特,全柱分基礎、柱身與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礎是一塊大石,基石上有覆蓮座柱礎。蓮座包括方臺、梟線、覆蓮三部分,柱身高4.5米,用兩段短淺棕色石灰石壘接而成。柱身為一不等邊八角形,自下而上逐漸收小,每高1米,收約2.5釐米。柱的上部,約於通高的四分之一處,東南、西南兩隅角為了鐫刻題字而未削邊稜,形成平面,“頌文”和題名等刻在柱身的各面。

柱身上方為一塊蓋板,蓋板上方為一座小石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廡殿頂,外表刻出簷椽、角梁、鬥、欄額、柱子、窗框,前後正中還刻有佛像。

1956年,義慈惠石柱以“北齊石柱”一名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不久之後,石柱外被加蓋了一座保護亭。1961年,義慈惠石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文物部門對義慈惠石柱進行了重修,主要修復了表面風化、裂痕、傾斜等病害。2011年,義慈惠石柱外的保護亭得以加固翻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