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雲集進化:聚合餐飲品牌商,瞄準辦公場景的吃飯升級

食雲集進化:聚合餐飲品牌商,瞄準辦公場景的吃飯升級

食雲集作為基礎平臺,連接著地產(氪空間)、餐飲商戶和消費者(上班族)。

文 | 萬德乾

核心導讀:

1.食雲集為何瞄準了辦公人群和場景的第一剛需“工作餐”?

2.白領工作餐的消費升級,對食雲集餐飲新零售而言有哪些機會?

3.食雲集拉開和競爭者差距的“武器”是什麼?

食雲集和氪空間的戰略合作達成,對雙方都是在新餐飲當下時間點的最優選擇。

一家是轉戰餐飲新零售的崛起者,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餐飲服務基礎設施。一家是國內領先的高端聯合辦公品牌。

餐飲平臺和辦公平臺的結合,將賦予彼此在業務剛需發展上的助力。食雲集為氪空間提供辦公人群的第一剛需——體驗良好的餐飲服務。氪空間則為食雲集提供業務發展的第一引擎——穩定且滲透率的客流。

而兩者之間的服務承載方——餐飲品牌商,包括“棒約翰”、“DQ”、“連咖啡”、“海盜蝦飯”、“霸蠻伏牛堂”、“湯先生”、“差一碗”、“錦鯉衚衕”……不僅在6月14日的戰略合作發佈會上現場站臺。從他們現場公佈的過往合作經歷來看,和食雲集長期走在一起的信心還是非常強的。

食雲集這個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訂餐的平臺,帶給這些餐飲品牌的回報,除了穩固的客流,還有食雲集作為基礎服務商,在數據決策和產業鏈優化上,提供餐飲品牌全方位的賦能服務。

- 1 -

食雲集為什麼選擇氪空間

食雲集提供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餐飲服務,其主打的業務優勢之一,就是全場景(堂食、自提、外賣),這讓食雲集與線下之間的聯繫天然緊密。這種聯繫的具體形式,體現在食雲集餐飲實體門店的落地和選址,本身就考驗著食雲集的戰略佈局能力。

加速擴張實體門店網絡,對於第三年(2016-2018)的食雲集來說,空前重要。況且,新零售的大趨勢當下,新餐飲概念和社會商務就餐勢頭,處在歷史高點。

而氪空間的加速度同樣在2018年,兩者在餐飲和商業地產層面的同步加速,讓其業態互補和發展同步的雙條件,成為聚合雙方牽手的根本條件。

而在食雲集加速推進業務的當下,尋找氪空間這樣的聯合辦公場景,還將有助於食雲集精細化打磨業務。眾所周知,聯合辦公的人口集中場景,其社交屬性、精準營銷、履約半徑集中等優勢,特別適合業務的磨合。

氪空間是國內聯合辦公的領先品牌,食雲集需要氪空間。當然,食雲集此前已經和其他聯合辦公品牌達成合作。

雙方的合作速度,預計將同樣迅速推進。

食雲集進化:聚合餐飲品牌商,瞄準辦公場景的吃飯升級

圖為食雲集在上海的實體門店

食雲集本身在實體門店的開業情況也很不錯。目前已覆蓋南京、上海、北京,已有12個線下聯合餐飲空間,另有近10個已簽約門店正在籌備中,將於下半年陸續開業,總面積近25000平米。

餐飲和辦公的融合,地產作為兩者融合的實際載體,有其業態發展必然。對於氪空間來說,需要將發力點放在大型物業和整體型物業。大而整的聯合辦公物業規劃,促使氪空間提供機遇聯合辦公的服務也要同步升級。

餐飲,往往是辦公人群和場景的第一剛需。直到今天,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餐,依然是整體上班族對辦公環境不滿的高位問題之一。

因此,作為氪空間的聯合辦公環境中,重中之重的餐飲配套部分。單純的餐飲招商,已經不能滿足白領人群全時段、多場景、品質優、選擇多的餐飲消費升級需求。

食雲集,對於氪空間的餐飲配套要求,相對就特別吻合。

雙方的服務人群,也特別吻合。氪空間創投服務總監鄭王宇表示:“食雲集與氪空間的用戶群體屬性相似,雙方的深度合作,能夠滿足白領人群對工作餐消費升級的需求,通過餐飲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及餐飲品牌的升級,雙方將聯手為白領用戶提供更好的辦公體驗。”

- 2 -

餐飲新零售化的三個方面

獲得氪空間“辦公+餐飲”的客流加持是一回事,能否獲得氪空間及其他上班族的認可,又是另一回事。

食雲集的服務,能不能吸引上班族的認可,關鍵在於食雲集對餐飲商戶的服務,商戶認不認可。

食雲集上的餐飲商戶,一半是聯合發展的新餐飲品牌。就像“湯先生”、“差一碗”這些品牌,從一開始做的就是針對上班族人群的外賣式餐飲生意。

這些餐飲品牌從菜品研發、口味迭代、產品組合和用戶體驗,都是基於完全的互聯網產品理念打造。重體驗、有新意,是食雲集平臺的餐飲商戶,普遍帶給上班族的下單印象。

這也是食雲集餐飲新零售生意區別於其他平臺的不同所在。互聯網產品理念下的新餐飲,不是簡單的外賣。

互聯網式的新餐飲,一定是在商品(菜品)、產品(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產業鏈上下游優化)、體驗(到店與到門)實現成本與效率,產品與體驗的的升級和重構。

說到這裡,就能看懂,食雲集為什麼對外主打的業務主體,叫做餐飲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服務平臺。

食雲集進化:聚合餐飲品牌商,瞄準辦公場景的吃飯升級

圖為食雲集CEO吳皓

食雲集的新餐飲基礎服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基於提升餐飲商戶效率,以及消費者體驗的共享空間硬件服務。也就是說,讓商戶和消費者,有一個實體餐廳,可加工可用餐。氪空間,就是這個維度的主要價值提供者。

第二,基於服務餐飲商戶的新零售升級,以及相應賦能的軟件服務。換句話說,食雲集是個SaaS平臺服務商,為商戶提供從選址、場地、店面運營、品牌推廣等各類服務。

還有,食雲集作為新餐飲平臺,需要具備平臺的標準化輸出能力。包括對食品安全合規,餐飲供應鏈上下游資源和效能整合,打造餐飲商戶的標準化和規模化。都是食雲集在第二個維度,發力鞏固的競爭力。

第三,基於流量和數據的上下游撮合服務,以及可預期的渠道價值。簡單的說,食雲集之所以叫餐飲新零售,其實就是將餐飲模塊零售化重組。餐飲的流量在線上,履約在線下。從線上到線下,一個餐飲品牌商戶,不足以支撐一個流量入口。類似零售層面的平臺性品牌,更容易集合消費者流量。

目前,入駐食雲集的餐飲品牌在開店效率、開店投入產出比、日常運營數據、供應鏈採購成本控制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成果。食雲集CEO吳皓表示:“食雲集通過軟硬結合的深度服務和賦能,創造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新一代餐飲服務基礎設施。”

- 3 -

讓數據來決策一切

餐飲是勤行,掙錢不易。餐飲也是客群廣度、消費頻次、需求強度排在所有行業前面的第一剛需。

所有人的最頻繁消費行為,這就是餐飲業的價值和魅力所在。這個價值點,細化來講,其實就是數據的價值。

作為食雲集的CEO,吳皓和食雲集內部對此的描繪是“C的3次方”,也就是3個維度的數據:人的數據(消費者、商戶);商品數據(經營、履約);場景數據(人和商戶的互動)。

數據,其模型越精準,顆粒度越細,數據的價值就越能發揮作用。用數據決策食雲集和商戶的一切商業組織行為,將是食雲集拉開和競爭者差距的唯一方法。

也因為數據,食雲集在不同地方的實體門店,才能做出更加本地化(基於1-3公里半徑)的服務。食雲集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浦東八佰伴、徐家彙的三個門店,商戶招商和選品就不太一樣。

食雲集進化:聚合餐飲品牌商,瞄準辦公場景的吃飯升級

圖為食雲集日常的堂吃客流

食雲集的數據,還有一部分來自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平臺的開放性數據。食雲集通過對這些第三方平臺數據的挖掘和抓取,能更加有效比對自身平臺數據的科學性。

美團或是餓了麼,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是食雲集下一步業務放大的一個重要節點資源。

表面來看,美團和食雲集,都有外賣服務,存在一定的競爭。實際深入細節去看,美團與食雲集的最大差別,在於食雲集的“集中送餐”的特色,與美團基本沒有競爭關係。從模式來講,反倒更像盒馬鮮生門店。

大家履約的起點,都是從門店出發。

這是食雲集一開始強調“線上線下相結合”,帶來的戰略佈局回報。如果將美團現在的“駐點專送”服務,結合食雲集單量集中的特點,其實雙方合作帶來的好處,無論是用戶體驗,還是配送成本的邊際效應,都會更好。

按照吳皓的解讀,食雲集和美團等外賣平臺,在未來更類似攜程旅行和連鎖酒店的關係。美團等外賣平臺,類似攜程這樣的更大渠道,流量規模更大。而食雲集類似連鎖酒店,也掌握著穩固的流量和消費者口碑及品牌忠誠度。

那麼,餐飲商戶、食雲集和更大流量渠道之間,或許會謀求一個多贏的合作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