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轉眼間就到了畢業的季節,想必所有還在求職的應屆畢業生都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平臺大、待遇好的公司。

可是,越是知名的企業其面試也就越發嚴格。不僅有面試,還會有複試,小組面試,甚至是壓力面試。光人來面試還不算,有的企業還會動用各類專業的“職場測試”來給自己把關。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記得曾有這樣一則新聞,說是江西一畢業生在通過當地某銀行的筆試和麵試之後,因被及其判定為“情緒風險等級高”而沒有被錄取。

想想看自己一路過關斬將,最後被一個“不是人”的傢伙告訴自己“情緒風險高”還真是氣不過呀。不過小吳的經歷並非個案,很多小夥伴就和我吐槽過類似的遭遇,甚至還有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這些職業測試不過是企業故意耍人,照顧熟人的工具”。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在早年間,很多企業還曾以“血型”、“星座”等作為條件進行篩選求職者的條件,這種辦法曾遭到眾多人的非議。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的“性格測試”是否和之前的“血型”、“星座”一樣不過是花架子而已呢?這些性格測試又會有多靠譜呢?

對於以上這些問題,作為天津香草招聘的一名HR,我覺得我有必要來給大家做做科普掃掃盲,來講一講關於職業測試的那些事兒。

職業測試與一般的心理測試有所不同

對於職業測試,大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正規的職業測試和網上那些隨處可見的心理測試是不一樣的。職業測試作為一種招聘的輔助手段,它的目的並非是來測試你的心理健康程度,而是更多的來反映求職者和其應聘崗位的匹配度,因而也開始在許多大型企業中被應用開來。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比方說,你所求職的崗位的匹配人群是“A類人”,其特徵是做事有條理,細心且穩重。如果在測試中你所得到的結果也是“A類人”,那麼你和該崗位的匹配度就會比較高,能夠更快的是融入相應的崗位中去;反之,如果你的測試結果與“A類人”完全相反,那麼你就可能並不適合該崗位,所以也就有很大的概率被淘汰掉。

通過職業測試來進行招聘,企業也很無奈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過,大多數的企業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的。能以最小的成本,花費最少的時間,招募到最優質的求職者是大部分企業渴望做到的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特別是在校招這樣的大型招聘的時點上,通過職業測試來進行輔助招聘實屬一種無奈的辦法。畢竟這種方法可以很快地篩掉一批與職業不匹配的求職者,並且也提高了了效率節省時間,降低了成本,而且也算是一種相對公平的辦法。

除了大型的招聘會,一些關鍵職位同樣會運用到職業測試

除了大型的招聘活動,企業在對高管進行招聘時也常會採取職業測試的辦法。百度曾因陸奇的離職在短時間之內就蒸發了900億的市值,所以對於高管的招聘各企業都是十分謹慎,對於崗位的匹配度也就更為看重。所以在這個時候專業的職業測試,也就為招聘的成功多了一道保障並提供了一份客觀的數據。

對於職業測試請以平常心對待

對於職業測試所給出的結果,無論你是否相信,我都希望你能以一種平常心來看待。很多職業本身確實會和自己的想象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職業測試也可以多少作為一種試錯的辦法,給自己提供一個側面的參考。以防自己在入職之後才發現自己與職位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和不匹配。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在從事了多年的HR之後,我漸漸發現其實最為理想的職業選擇就是個體能夠找到與其人格類型最為契合的工作。人們往往能夠在自己所認同的事業中發揮其最大的價值,獲得最多的樂趣和滿足感。

在面試中把你刷下去的“職業測試”到底是何方神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希望那些被職業測試刷下去的小夥伴們不要氣餒,請要相信更好的職業發展就會正在默默地等待著你。陽光正好,天空正晴,未來,還請繼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