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2012年歐洲盃結束後,勒夫隱居53天,做出了繼續工作的決定。這一次世界盃出局,勒夫只休息五天就恢復元氣。但勒夫的留任帶來了一個問題:誰來為這次世界盃的出局承擔責任?

足協主席格林德爾不可能辭職,國家隊經理比埃爾霍夫在選擇駐地上受到一些批評,但球隊的表現與他不直接相關。最大的負責人主教練勒夫都留任,責任更不能推給教練組的其他成員。最後一方是球隊,目前為止,沒有球員宣佈要退出國家隊。於是德國的球迷們發現,世界盃小組賽如此恥辱的出局後,竟然所有人保持原樣,沒有任何人承擔責任。

有時候有些事情的確不是非要有承擔責任的人,但世界盃小組出局這種事顯然不會輕易結束。現在看來,一切的矛頭指向了厄齊爾,這名曾為德國隊立下汗馬功勞的中場核心,也許真的不會再披上國家隊的戰袍了。也就是說,他很可能承擔起最大的一份責任。

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把責任推給厄齊爾,這是不公平的。但首先的要看到,厄齊爾的做事方法的確值得商榷。

五月中旬的“照片事件”對京多安和厄齊爾來說是無妄之災。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訪問倫敦,對在英國的土耳其裔發出邀請,作為著名球員,京多安和厄齊爾接受了。會面中,兩人向埃爾多安贈送了簽名球衣併合照。隨後埃爾多安方面將照片發在了推特上。

對厄齊爾和京多安來說,這是缺少政治敏感性的行為。首先,德國與土耳其的關係緊張,尤其是埃爾多安當政期間有很多糾紛,因此很多德國人對這位土耳其總統的印象不好。其次,土耳其面臨大選,厄齊爾和京多安在土耳其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與埃爾多安的合影無異於一種“站臺”的行為。作為德國球員摻和土耳其大選,這是不合適的。第三點,厄齊爾原本有“前科”,他在德國比賽前拒唱國歌,早就是受過非議。即使他已經放棄土耳其國籍,只保留德國籍。

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事情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更糟糕的是後續處理。京多安公開道歉,雖然不能完全平息,但至少做出了姿態。厄齊爾卻保持沉默,就是不肯發聲。也許他不願意對外界虛與委蛇,也許他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但這不僅讓他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也影響到了隊友。

德國隊的球員在比賽前只要接受採訪,必然會被記者問到對厄齊爾“照片事件”的看法。為表現球隊的團結,球員們統一的態度是支持厄齊爾。但他們內心深處真的就能這麼想嗎?《體育圖片》在報道中說,隊長諾伊爾為代表的幾名核心球員試圖說服厄齊爾公開進行解釋,從而化解球隊的壓力,但厄齊爾依然拒絕。

厄齊爾將自己推到了懸崖邊。如果他在球場上有好的表現,那麼事情能緩和一點。可是第一場比賽對墨西哥時,他形同夢遊,對韓國再次首發還是沒有擺脫低迷。他的表現與壓力有沒有關係?球場上的表現與此前的事情相結合,引發了更多的不滿。

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赫迪拉和博阿滕在世界盃結束後的採訪中都提到,球隊低估了“照片事件”的影響,這說明隊友對厄齊爾已經有了意見。比埃爾霍夫在上週五出版的《世界報》專訪中談到:“我也因為這件事情想了很多。我認為厄齊爾和京多安的照片事件不會對球隊產生大影響,可是討論持續的時間太長。回顧當時,我也許應該更明確的處理這件事情。”

在南蒂羅爾訓練期間,厄齊爾拒絕參加德國隊媒體開放日,這等於是放棄了公開澄清的機會,而比埃爾霍夫允許了。比埃爾霍說:“我們在國家隊從未強迫球員去做什麼,而是努力去說服他們。但我們沒有能說服厄齊爾。就此而言,也許我們當時應該慎重考慮,是否可以放棄他。”

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比埃爾霍夫

比埃爾霍夫的這番話激怒了厄齊爾的父親穆斯塔法。穆斯塔法在《星期日圖片報》訪問中反擊說:“這是德國足協在推卸責任,這是一個糟糕的玩笑。勒夫當時明確說過,他沒有一秒鐘想過要放棄梅蘇特,現在比埃爾霍夫這樣說?”

穆斯塔法認為,厄齊爾成了德國隊出局的替罪羊,他說:“梅蘇特自己決定他的未來。但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會說,讓這一切結束吧。我會退出,但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穆斯塔法可能不會想到,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緊接著在《踢球者》上再度開火。格林德爾說:“到現在厄齊爾也沒有進行過解釋。很多球迷對此非常失望,他們需要一個答案。我認為,當他從假期中回來後,應該發表一份聲明。”

足協內部是否討論過厄齊爾在國家隊的未來?格林德爾回答說:“這要看我們進行的分析,再看看他是否還在勒夫的計劃內。”也就是說,如果勒夫不再徵召厄齊爾,那麼事情到此為止。如果厄齊爾要再進國家隊,表明態度就是必須的,否則足協高層會插手干涉。

厄齊爾被逼退出德國隊?他若成替罪羊,將對德國足球產生深遠影響

格林德爾(右)

儘管不排除厄齊爾改變主意,發表聲明的可能性,但這個機會實在很小。現在厄齊爾正在希臘度假,推特賬號上全是在海邊的照片。《圖片報》足球編輯布呂格曼認為:“格林格爾給厄齊爾發出了最終通牒,一切跡象表明,厄齊爾不會再為德國隊踢球。”

此刻德國足協這樣的做法,確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Stern》質疑說:“如果格林德爾認為厄齊爾必須發表聲明,那為什麼要等到今天,而不是在世界盃前呢?”

《明鏡》網絡版編輯安倫斯評論:“如果比埃爾霍夫對一名球員做出這樣的評價,那麼只有兩個原因:他已經知道,厄齊爾在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之後不再打算為國家隊比賽了。又或者,他打算參與其中,讓這件事情(厄齊爾退出)真的發生。這兩個原因聽起來都不是那麼光鮮,而是毫無風度和不負責任的。”

《11人》說:“比埃爾霍夫的話第一次聽起來像是自我批評,第二次再聽,就是要把這次災難的責任推到厄齊爾的身上。”

這一次“照片事件”之中只有輸家。厄齊爾的名聲受損,他在世界盃上表現糟糕是事實;德國隊的世界盃成績受損;德國足協的形象受損,他們成了一個只想推卸責任的失敗者。

對德國足球,這件事情可能還有更廣泛、深遠的影響:厄齊爾是德國隊的第一個土耳其裔球員,他是德國社會民族融合的代表性人物

。厄齊爾在國家隊的遭遇,很容易讓人們聯想起在德的土耳其裔與德國社會之間的一些割裂現象。

未來,來自移民家庭的球員是否還會像波多爾斯基、赫迪拉、戈麥斯、博阿滕、呂迪格、厄齊爾、京多安一樣,堅定地選擇德國隊球衣?還是看到厄齊爾的境遇之後心生顧忌,選擇自己父母的國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