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人民都在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拼命抵抗,社會上籠罩著蕭條氣氛。然而在中華民族最危險時,上海租界卻一片燈紅酒綠繁榮景象,因為張善琨與其新華影視公司的存在。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抗日救亡圖存之際,許多行業產業都一片蕭條,尤其是影業公司。人們連吃飽飯都是問題,更別提享受文化薰陶。但張善琨卻獨具慧眼,看出抗戰時期正是發展影業的絕好機會,在認為大家都不做情況下,自己一人做電影將會賺的更多。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1936年,《長恨歌》開始拍攝,這部影片為新華影業公司鋪就一條光明大道。新華影業公司一夜之間崛起,隨後連續出品不少優秀作品,如《狂歡之夜》、《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等。這時期,新華影業公司還派出拍攝隊伍,前往綏遠拍攝傅作義百靈廟大捷。傅作義指揮的百靈廟大捷,也曾是抗戰期間震驚中外的著名戰役。影視片拍攝,讓許多人領略到中國軍隊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鼓舞中國全體人民的抗戰決心。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1937年,淞滬會戰結束後,日軍全面佔領上海,上海成為全國“孤島”,但新華影業公司依然沒有受到影響。即使在日租界,新華影業公司的發展,依舊呈現出繁華景象。每到夜幕降臨,租界內燈光通亮,許多男男女女並不理會上海租界之外的國恨家仇,只想要用享樂的生活方式麻痺自己,看電影則成為許多人夜晚消遣的選擇。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有人回憶,當時上海租界內電影文化有多麼繁榮:看週末電影的話,幾乎都要提前訂票,永遠有許多人在排隊買電影票。即使電影院放映的是舊片,也會有許多人蜂擁而至。這一時期,各電影院都迫切需要新片上映,新華影業公司出品許多賣座的電影,如《乞丐千金》、《飛來福》等。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新華影業公司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1939年拍攝的《木蘭從軍》就引發觀眾一片唾罵聲。《木蘭從軍》放映過程中,有位觀眾上前鼓動大眾,聲討該影片分裂民族感情,抹黑民族戰士,實質上只是借愛國主義名義來宣傳對方影片,於是《木蘭從軍》影片被大眾排擠草草下架。

國難危亡上海失陷時,租界內有種產業繁榮依舊,日夜笙歌酒綠燈紅

最後,文化電影部門對《木蘭從軍》這部電影做出公正客觀評價,關於其“挑撥民族感情”的言論完全屬於虛構,隨後該部影片又被搬到大熒幕,繼續正常放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