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教師成軍平:塞外異鄉播種希望

和合承德網記者 李瑩 通訊員 劉海波 任超

夏天的塞外花紅柳綠滿山含酥,窗外是盡收眼底的美景,室內一名年輕女教師心無旁騖地備課。

豐寧楊木柵子鄉素有“小西藏”之稱,是生活條件簡陋、環境艱苦的代名詞。2009年,從邯鄲學院畢業,初來乍到的她看到簡陋的校園和宿舍,獻身農村教育的萬丈豪情一下子像掉進了萬丈深淵,淚水差點兒湧出眼眶。可當她第一眼看到那些樸實、單純的孩子時,她決定留下了。每當談及原因,她總是平靜地說,“這裡需要新老師,我既然來了,就想嘗試著去做好。”

她叫成軍平,是豐寧滿族自治縣楊木柵子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

初來乍到,成軍平就適應了山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並漸入佳境。一年後,她在全區的教學比武中獲得了一等獎。為了磨練自己,她主動請纓要求教小學畢業班,並帶著她的五屆畢業班連續獲得了五個全鄉“第一”。

人們總說,環境對人的改變很大,但在成軍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堅韌和不放棄。2013年成軍平的女兒降生,產假結束後她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和婆婆一起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來到了千里之外的學校。婆婆水土不服,一連生病數天;孩子突發高燒,連夜求醫問藥……諸多生活中的不易她都撐了過來,並且絲毫沒耽誤教學工作。

2014年,出於多方面考慮,成軍平義無反顧把婆婆和剛滿一歲的女兒送回了邯鄲老家,把綿綿不斷的母愛都投注在學生身上,特別是對那些像自己女兒一樣沒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她更是關愛有加。9年來,成軍平累計救助山村留守兒童14人,經她多方爭取救助資金達6萬餘元。

然而,參與的愛心志願活動多了,就意味著一定要對自己“吝嗇”。為了節省往返路費,她每學期只回一次家,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幫助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的活動中。

身在異鄉,回家鄉工作越來越成為成軍平和家人所期望的。2015年4月,成軍平順利考上了家鄉的事業編教師。8月她如期返校辦理離職手續,可當她下車的一瞬間,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們齊刷刷地圍攏上來,她百感交集。“成老師您真的要走嗎?”“我們捨不得讓你走……”孩子們拉著她的手泣不成聲。看著此情此景,隨行準備接成軍平回家的丈夫震撼了。他說:“無論你怎麼決定,我都支持你!”成軍平沉默了。回顧那些在山裡奮鬥的日子,諸多的感動和責任感又一次戰勝了回家工作的念頭。這一次,她又留下了。

在近9年的教學實踐中,她多次獲獎,而她所教授的“家長學校評優課”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分別獲省、市級一等獎和二等獎;2017年她獲得了市級“最美教師”和縣級“模範教師”稱號。

如今,成軍平兼任教務副主任一職,工作更繁重了,但她依然堅守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我是一個長情的人,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選擇了楊木柵子,我願意堅持,更願意繼續去熱愛。”成軍平堅毅而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