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全球領先的醫藥企業賽諾菲近日宣佈,賽諾菲中國中西部運營與創新中心及賽諾菲全球研發運營中心正式落戶成都高新區。世界巨頭持續看好成都,市投促委主任丁小斌認為,扭住世界500強企業和分領域“隱形冠軍”,充分運用政策平臺,不斷優化招商引資方式和方法,不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這,僅僅是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的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的一個縮影。

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成都全方位重塑對外開放新格局 本報資料圖

進入新時代,邁步新徵程。成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全方位重塑對外開放新格局。

成都如何發揮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和關鍵作用?如何用好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機遇,推動城市國際化進程,落實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參與合作競爭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提升區域引領輻射帶動能力,主動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與會代表展開熱烈討論。

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發展“3+1”產業體系

加快一批重點項目投產竣工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求成都擔當關鍵的‘主幹’責任。”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方存好提到一組數據,去年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佔四川省的4.5%,佔成都的12%。高新區將持續發揮排頭兵作用,助推成都建強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產業方面,將加快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大力發展‘3+1’產業體系,抓好基礎項目,促進一批重點項目投產竣工。”他說,同時重點發展人工智能、5G等產業,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新一輪對外開放下,市外僑辦將加快建立對外開放智庫,積極籌備成都市政府國際諮詢顧問團第二次年會,推動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建設。”市外僑辦主任姜斌說,同時完善駐蓉領館和國際機構定期聯繫機制,積極開展“PANDA成都”走世界活動,用好成都友城公務員和留學生獎學金等對外交流品牌,講好成都故事。

交通先行,成都將發揮南絲綢之路起點的區位優勢,以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為重點,打造以天府國際空港為戰略支點的高鐵交通圈,加快建成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衛東介紹,“天府國際機場交通體系有三層,地面一層為陸路交通,負一樓為地鐵,負二層為高鐵,做到高鐵與機場無縫換乘,將地鐵、高速連接起來。”

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天府國際機場 本報資料圖片

➤鐵路公交化延伸到“1+7”“1+4”

打通市域之間的“斷頭路”

成都作為首位城市要聚焦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服務共享、市場開放,大力吸引全球投資、優秀企業、優質要素、創新人才,努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在熱烈的討論中,推動共建共興共享,構建區域發展共同體成為共識。

“成都科學技術資源在全國來講非常豐富,成都將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國家科學技術中心。”市科技局局長盧鐵城表示,加強產業對接,建立“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要高度重視企業研發投入,配套引進企業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推進發展可持續,完善“研發+生產”協調模式。同時,爭取佈局更多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完善校院企地協同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異地轉化能力。

加強基礎實施對接,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儘快打通市域之間的“斷頭路”成為關注的熱點。市交委主任王翼剛表示,要進一步增強交通運輸的支撐功能,例如,在區域路網方面,將把鐵路公交化延伸到“1+7”和“1+4”。所謂“1+7”,是指成都平原“1+7”城市群,即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1+4”則是“五區協同”中的成都平原經濟區加上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在公路方面,也將完善提升功能區和重要的旅遊景區的規劃。”

➤通過協同達到1+1>2

將建綜合性的國家科技中心

“通過協同,使1+1>2。”與會代表紛紛認為,“五區協同”要通過各個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整體提升全省綜合實力。

“成都科學城和綿陽科技城的共同點都是科技和科學。根據計劃,要建綜合性的國家科技中心,主要的合作方向是核科學、航空航天、網絡安全等領域。”找準共同點,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成都天府新區科創和新經濟局副局長張虛懷錶示,特別在核科學領域,綿陽正好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成都也有很好的研究基礎,“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在這方面有很好的互動合作。”

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成都科學城 本報資料圖片

“新都區和德陽廣漢市接壤,下一步我們也要做好協同發展的工作。”新都區區長李雲表示,由於地理位置靠近,新都通過產業轉型,將油氣裝備製造產業逐步轉移到廣漢市。“目前已經有60%至70%轉移到了廣漢。”李雲說,已經和廣漢市開了幾次聯席會,雙方將持續加強溝通,做好區域協同發展。

彭州市市長王鋒君表示,要立足於彭州既要落實好“西控”“北改”的重任,又要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要求的區域協同的佈局,環成德經濟圈、成德綿產業聯動區,特別是隨著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的建設,彭州完全融入成都經濟圈。“接下來,彭州將積極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的建設,主動對接阿壩州的產業、交通、生態建設。”

成都如何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聽與會代表們這樣說

➤積極搶抓機遇

推動更多外國機構落戶成都

成都是“四向拓展”的共同起點,起點的選擇對城市功能佈局優化和經濟地理重塑至關重要,這讓彭州市委書記徐剛“坐不住”了。

“彭州地處成德綿經濟帶,也是整個四川北向拓展的一個重要通道,我們要積極搶抓以成都為四向開放起點的機遇。”徐剛說,希望在北向拓展的規劃中,能夠把成都到阿壩州的公路作為北向拓展的一條重要戰略通道來加以推進,這不僅為進出阿壩州多提供一個通道,也將為成都帶動輻射整個川西北經濟生態圈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加快航空、鐵路通道拓展。”在用好構建立體開放戰略通道的機遇,加強開放能力建設,助力“全域開放”方面,市口岸物流辦主任杜進有表示,要進一步提升鐵路港和雙流航空港功能,全面增強其承載、聚集和輻射能力。要進一步完善口岸等海關特殊監管區佈局和功能提升,為開放型經濟發展做好支撐。同時,進一步強化供應鏈創新和應用,努力將成都打造成為中西部國際供應鏈樞紐和資源配置中心。

“我們要充分利用外事僑務資源,主動作為,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市外事僑務辦主任姜斌表示,要在惠及更多優質國際資源上下功夫,吸引更多國家來蓉設立領事機構,舉辦或承辦更多高端國際會議,邀請更多外國政要來蓉訪問,聚集世界目光。

同時,要大力實施國際資源引入計劃,加強與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等國際組織的聯繫與合作,吸引更多國際機構跨國公司旅遊代表處等落戶成都。力爭到2022年,實現“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全覆蓋,加入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推動更多外國機構落戶成都。

➤瞄準6類500強企業

加大重大產業化項目的招引和促建

怎樣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塑,精準繪製產業生態圈全球全景圖,促進成都市域產業生態圈向省域產業生態圈拓展?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主任劉任遠表示,天府新區將推動規劃建設落地落實,加快推進以西博城為龍頭的國際會展功能區建設,聚集各類要素,力爭到2020年能承擔最高級別的接待任務及商業展會。啟動意大利國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國別交往。加速天府新區功能外溢,探索“總部+基地”建設及國際化發展。

“構建高質量開放型經濟體系,也是成都高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將以自貿區建設為抓手,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園區,推動開放型項目的落戶。”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餘輝說,加快構建高能級戰略開放平臺體系,要充分運用自貿區核心制度體系創新和改革經驗複製推廣機遇,努力提高歐洲中心、“一帶一路”產業園和天府國際博覽城的勢能。

加快構建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先進製造業和會展經濟、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生活服務五大新興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成都高新區將加強與川大、電子科大的合作,推動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帶動現代產業發展。”他介紹,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正合作共建國際菁蓉創新中心,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打造新一代信息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和創業高地,力爭到2022年底,在電子科技大學周邊形成1000億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帶。

對於如何高效便利構建開放型市場體系?市經信委主任陳志勇表示,將加快建成2萬億產業集群、2個5000億產業集群和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以產業生態圈為核心,加快形成開放型產業體系,同時促進與各市州的產業協作發展。

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理念, 陳志勇表示,要加快推進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發展,特別是高質量完成產業鏈全景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目錄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瞄準6類500強企業,加大重大產業化項目的招引和促建。

➤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和貿易規則

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仲裁中心

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取決於硬環境,包括基礎設施、產業基礎、要素市場、市場潛力等,但歸根結底決勝於軟環境,包括髮展理念、戰略方向、政策體系、法治保障和服務效能,是未來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

“我們將建立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主動對接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範和管理標準。”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市工商局局長傅學坤錶示,要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全面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外商投資政務服務體系,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和貿易規則,積極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管理,加快形成“統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管理”的外商投資政務服務新格局。

法律服務供給方面,市司法局局長袁宗勇表示,將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仲裁中心、“一帶一路”國際貿易調解中心、“一帶一路”外國法查明中心。同時,將研究出臺《成都市關於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承辦全國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年會和首屆(四川)自貿區制度創新法律論壇。

強化鏈接國際網絡的通道服務供給,圍繞產業轉移趨勢和跨國企業全球佈局需求,依託“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蓉歐+”戰略示範區,全面開放“蓉歐+”通道平臺。青白江區委書記張勝表示,將充分利用國際鐵路港對外輻射,產業集聚能力,形成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園區。

“努力在商業商務中心建設,推進國際交往國際時尚方面,為成都主動擔當‘主幹’責任貢獻錦江力量。”錦江區委書記陳歷章表示,要以聚集國際高端要素、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建設國際交往功能性平臺等方面助力“四向拓展、全域開放”。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雪鈺 宋妍妍 胡清 楊彩華 王琳黎 文豪 田程晨 張家華 李霞 繆夢羽 徐璨 侯初初 趙子君 袁弘 常斐 編輯 楊馥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