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蘭臺藝術新觀察》—撰文 | 蘭臺君

日前,全球國際會議重要機構組織—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簡稱ICCA)發佈的中國內地城市2017年的國際協會會議數量及其排名顯示,2017年國際協會會議數量西安位於全國第四,這一排名折射了西安會展產業規模與影響的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西安在展覽、會議、節賽活動和自主辦展方面舉辦規模以上展會199場,參展單位29949個,創歷史新高。

但仔細觀察這近200場具備規模的展會、節賽會發現,其行業分佈主要仍集中於商貿投資、製造機械等領域,文化藝術領域的展會類型主要偏重於文博會或者音樂節,真正代表國際主流和國內正在形成的新趨勢的藝術博覽會還從未在西安落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場地、資源、操作經驗、外聯渠道這些方面的缺乏,而作為西鹹新區一顆正冉冉升起的文化藝術區“新星”,西安國際美術城在這諸多方面都具備的先天資源與後發優勢有望在未來彌補西安這一短板,繼而撐起西安藝博會的廣闊想象。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藝博會是交易活動,也是展示活動,還是學術活動, 一些國際著名的藝博會,如德國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瑞士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法國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西班牙馬德里現代藝術博覽會、美國芝加哥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在宣傳本國藝術和城市文化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像德國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是1967年創辦的,這種歷史形成的文化積澱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又比如香港巴塞爾2017藝博會開幕時,來自34個國家及地區的242家畫廊參展,再一次讓香港的關注指數飆升。藝博會是在特定時段內將畫廊、藝術品、藝術家、收藏家集合在一個平臺和藝術產業鏈條上,努力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在國內,藝博會從最初的寥寥無幾到今天的各地開花、快速生長,也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1993 年,中國最早的藝博會——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廣州舉辦;1996 年,在中國藝術博覽會的基礎上舉辦了首屆廣州藝博會;2017年12月24日閉幕的第22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宣佈,4天共吸引25萬人次參觀,來自38個國家,390家藝術機構,共計2萬多件藝術品中成交額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除此之外國內還有,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藝術北京博覽會、深圳藝博會、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等,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藝博會不僅數量龐大而且也已經同國際接軌,發展到一個高級形態,實行了准入制度,只允許有資格的畫廊參加,還有很多國際著名品牌的贊助商也參與進來。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作為西安重要鄰居的成都剛剛也舉辦完成了首屆“藝術成都”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會間,隨著標價500萬元的川籍藝術家何多苓作品《看松》被路過的四川富商鄧鴻當即拍板買下後,六位數、七位數的作品銷售火爆。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成都藝博會的順利舉辦對西安的啟示非常大,因為無論從歷史積澱還是當代美術藝術事業發展狀況來看,西安相較於成都都有優勢,但西安之所以遲遲難以成功導入有影響力的藝博會一方面是受場地、資源所限,因為對於藝博會來說,專業畫廊場館和足夠的空間是必要基礎,像成都舉辦藝博會時雖然在太古裡搭出3800平米的展廳已實屬不易,但相比其他城市動輒上萬平米的主流大型博覽會,這樣的面積也只能是勉強為之;西安雖然有展覽館但用做畫廊、美術館展示的大型空間目前很難具備。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而正在建設當中的西安國際美術城未來在場地硬件方面將給西安藝術尤其是美術展覽方面帶來歷史性突破。

西安國際美術城位於陝西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國際文化區核心區域,是國內第一個以美術和文化為主題的超大型藝術產業園區項目。其地理位置北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東接涇河新城,西臨咸陽市區,南與西安市區相連,項目區位優勢顯著,與輕軌機場線無縫接駁,出行便利,周邊國際級商業配套,區域人文歷史資源豐富。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項目整體規劃有:美術博物館群、藝術商務綜合體、藝術產業創新基地、畫家工作室、藝術公寓、藝術公館六大板塊。項目涵蓋:美術產業平臺、主題商業平臺、創意產業平臺、配套服務平臺四大功能。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未來西安國際美術城內將打造藝術街區形態的斑斕小鎮,世界首家國際少兒美術館也即將開館,這些因素帶動下令西安國際美術城的眾多業態均出現旺銷,入駐藝術家群體眾多,這些又都成為日後開發藝術博覽會的無形資源。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對於藝博會來說,另一大難點在於操作經驗、外聯渠道以及相關資源,在此方面西安國際美術城更具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基礎。西安國際美術城的戰略合作機構均為當今國內書畫藝術領域一線機構,在藝術美術領域深耕多年。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同時,陝西的長安畫派更是人才濟濟、蜚聲國際。法國巴黎秋季藝術沙龍展始於十八世紀,目前堪稱國際最高藝術展事,近百年來除中國畫家趙無極、朱德群等少數人代表東方藝術擠身於此大展外,以團隊形式代表中國藝術家參展的先例幾乎沒有。但在2016年和2017年以王西京為團長的陝西省美術家代表團兩次應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組委會邀請,代表中國參展。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展出過程中,無數觀眾聚集在中國展區興奮不已,盛讚中國水墨獨特的藝術表現魅力,一位非洲觀眾激動萬分,向在場的王西京深深的鞠了一躬。在各種因素的感召下,代表團去年在法期間就在西安國際美術城共同開辦中法藝術管理大學,及設立法國巴黎秋季藝術沙龍展中國區、中國館,並有關首展事宜進行了協商。這些都成為在西安國際美術城未來打造藝博會的脈動與探路舉措。

看,西安國際美術城如何托起大西安的藝博會夢想

另一方面,當前的大環境也在給藝術博覽會市場頻添利好。據最新出爐的《2018全球藝術市場報告》(The Art Market 2018),在這份由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與瑞銀(UBS)合作推出的年度市場分析裡指出,2017年全球性的重要藝博會共有260個,其中50個是近10年新成立的,2017年全球藝博會成交總額為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同時,該報告披露,2017年畫廊46%的交易是通過藝博會完成的,同比上升5%;2017年首次參加藝博會的畫廊比率更是高達50%——這些數字充分說明了,藝術博覽會這一傳統的交易形式正迎來新一輪活躍期,在一級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未來將會有更多畫廊選擇精準受眾的博覽會平臺進行推廣與銷售。可喜形勢下,也祝願西安國際美術城儘早為大西安實現藝術博覽會之夢。——《蘭臺藝術新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