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歡迎大家關注@文說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親情片《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是由馬儷文執導,斯琴高娃、黃素影、龔蓓苾主演的一部親情片。影片根據張潔同名小說《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改編,該片於2002年10月28日在中國上映。講述了一個失去母親的作家在母親的最後歲月中所發生的故事,該片是一部具有濃郁抒情風格的寫實電影,通過一位女作家的回憶,敘述了她為母親看病、治病直到送母親離去的心路歷程。此片感人並帶有強烈的女性色彩,通過主人公與即將離世的母親之間的故事,啟發人們要重視關愛尚健在的父母,不要讓父母離去之後再感到遺憾。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電影講述了事業成功的女作家(飾 斯琴高娃)由於新書的出版,一系列的儀式等活動使她應接不暇並陶醉在鮮花、掌聲和閃光燈之。女作家回到北京前去看望八十多歲高齡的媽,一路上還不停地打著電話忙碌著工作上的事,他的媽媽和心愛的喵咪以及僱傭的小保姆住在一處簡陋的家裡,當小保姆興奮地告訴媽媽自己要來看望她時,媽媽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先拿起電話去接聽。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當她進門時媽媽竟問女兒找誰,這時她的視力已經差不多等於零了。她心裡一驚,並還從媽歪斜的左肩、雙腳蹭著地走路、說話顛三倒四、口水不斷地往外滲等種種跡象中發現她的媽媽突然間衰老了。她對此感到很震動和意外,媽在年老力衰時最需要照顧,自己卻遠遠地把媽丟下了。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自從她經常在媽身邊以後,發現了媽許多的“問題”。為了減少給女兒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媽依舊省吃儉用,她給買的水果及一些食品捨不得吃,直到在冰箱裡全發黴放爛了,她氣得對媽發脾氣。媽媽為女兒的成功和能常在自己身邊而高興,平日裡在家的一舉一動都十分的小心謹慎,儘管媽對電腦感到新奇,可每當她用電腦寫作時從不敢上前一步,生怕弄壞了它。就連剁個貓食也會事先歉意地和女兒打個招呼。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她還奇怪媽這麼大歲數竟得了與其年齡不符的尿道炎,最後才發現是媽不捨得用衛生紙,每次小解後總是用一塊破舊的布。這一次她簡直有些惱羞成怒,將媽的柺杖也摔斷了。 她無意間與一位醫學專家談起媽的眼睛及種種跡象,專家聽後勸她儘快帶媽到醫院做一次檢查。她帶媽到某醫院做了檢查,專家一看CT片子就說媽的垂體瘤很大了,必須趕快就診還可以手術。她根本沒有想到媽已病得這樣厲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幫媽住進醫院。大夫開門見山地對她說明了手術可能會對媽帶來“無神志、痴呆、六親不認和植物人差不多……手術中很可能下不了手術檯”的不良後果,她頓時沒了主意。當她慌張哭泣著去徵求先生的意見並遭到拒絕時,卻接到先生的指示,說他遠在鄉下老家的父母今天到北京,自己正在開會讓她去接站。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此時的她心神不定地坐在丈夫給她派來的、正在接受“洗刷”的轎車裡等候著晚點的火車,在裡邊看著小轎車車窗外四周濺起的水柱和無數條舞動著的抹布,更加添擾她的煩躁。火車到站了,她強裝笑臉接回了公公、婆婆…… 當訶拎著公公、婆婆帶來的土特產連跑帶顛地回到醫院時,媽媽已做完了手術前的“備皮”,頭髮被全部刮光了。手術當天5點多媽就早早起來了。她一個人推著媽到了手術室門口,放聲大喊了一句:媽媽,你放心。媽媽沒有回答,手術室門關上了。手術很順利,媽眼睛也能看見了,似乎手術前的其他病症也都消失了,然而媽整個面部晦暗卻沒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媽媽還有了許多反常的現象:夜晚時常做夢說夢話,而白天則經常是一副痴呆木楞楞的樣子,並且開始時常不是“鬧”就是“譫妄”,以後愈演愈烈。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長時間的服侍媽媽和先生,加上還有自己的新書要寫,媽媽的舊房子在裝修,使她變得消瘦疲倦心情焦躁。因為媽媽的幾分鐘就要一次的根本沒有幾滴的小解、一會兒躺下一會兒坐起……她認為媽太不體恤自己的勞累,從而使心生怨氣累急了眼的她在幾分鐘就需給媽改變一次體位的時候難免手變得重了,這些行為近乎冷酷地把媽媽氣哼哼往前一撩。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她在一次外事活動必須要參加時走了一會兒後,媽媽就讓小保姆給她打電話,還讓護士給查電話號碼非要把她找回來,她連跑帶顛地回來時發現媽鬧得這樣厲害便急歪歪且態度粗暴地把媽訓斥了一通。媽媽出院了。由於施工隊沒遵守協議,媽媽的舊房子仍沒裝修好,她只得把媽接到自己的家暫住,媽媽被安排睡在客廳的長沙發上。她到商店買來許多“尿不溼”,她接到作協的通知,要她務必安排出一週的時間到國外參加一項頒獎活動,她推辭不掉只好和先生商量如何在這一週時間裡照顧媽的事情。先生提醒訶:樓下不遠處的“紅蘋果”託兒所因生源不足最近開展了“全託老人”的業務,而且“生意不錯”。無奈之下訶把媽送到了那家託兒所。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當她從國外領獎回來去託兒所看媽的時候,卻看到了令她心酸的一幕:秋葉飄零的黃昏裡,媽媽和許多年歲相仿的老人們散坐在各自的輪椅上目光呆滯地感受著天邊那最後的一抹紅霞,周圍是那些沒調地唱著流行歌曲的四五歲的孩子們。她趕緊欠疚地把媽媽接回了自己家,可又對自己這些忙不過來的工作毫無解決辦法。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因為出院前大夫曾告訴訶媽腦萎縮很厲害,並告誡她“要讓她多鍛鍊,她自己能做的事要儘量讓她自己做”,所以每次媽媽去上廁所她便有意不去扶她,也不讓小保姆去扶,希望迫使媽自己站起來以達到鍛鍊的目的,可媽媽站不起來。一段時間裡她用盡心機使出許多“損招兒”去試探、激勵媽,一次次拿話嚇唬、刺激。 一次午飯後媽媽要去廁所,她還是要求媽自己從椅子上站起來,可媽突然從沙發上溜到地下,她沒有扶媽,反而冷酷地讓媽媽把地當成床,就此練習怎麼從床上坐起來。媽媽在地上爬來爬去,翻來翻去,連坐都不會了,最後跪坐在地上累得不動了。媽媽試著和女兒協商,她一狠心:沒商量,她以為這樣遵醫囑是為了媽好。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當她接完一個沒完沒了的電話回來時滿以為媽媽早坐在沙發上了,可媽媽依然跪在地上,她只好把媽攙起來,為媽媽整理衣服時,看見媽媽的身上淤青更多了,媽媽撫摸著她的頭髮,她心虛地走出客廳。 她與媽兩人都在無時無刻地為對方著想,她為了媽能早日康復狠著心讓媽媽練習。媽媽不忍看女兒為自己著急上火,依舊努力嘗試著各種毫無效果的練習,她還買了一架跑步機。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在一個深秋的午後,她竟讓小保姆幫著她把媽媽架到了香山,並帶媽媽坐著纜車上了“鬼見愁”,一天早上訶高興地發現媽媽自己疊了被子,她以為媽媽的身體有了好轉,當她以為媽活到99歲是不成問題的。給媽媽又洗了一次澡,兩人還對未來充滿幻想,晚上媽媽掙扎著主動開始練習,她只用一個手指扶著媽就從椅子上站起來了,媽媽笑了,她也笑了。臨睡前她蹲在媽身邊為自己“逼迫媽練習”的行為向媽媽道了歉,並在媽媽的臉頰上親吻了一下。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那個晚上媽媽做了一個美好的、又很長的、圓了很多願望的夢,第二天早晨她被小保姆的尖呼驚醒,發現媽媽跪倒死在跑步機上,頭上假髮套掉在地上,露出還沒長起來的禿頭,她嘶聲裂肺地喊了一聲“媽......”,她傻了,到給媽媽裝進棺材裡都不能相信這個事實,認為是自己給媽媽累死了,自己害死了媽媽,不安地一直處於懺悔和內疚之中,整日迷惘和發呆,她的女兒“書包”從美國趕回來為姥姥奔喪,當小保姆告訴她“‘書包’來了”時,她像往常一樣,第一反應是先去接聽電話,並像媽當年問她一樣地問站在不遠處的女兒“你找誰?”。“書包”的笑容漸漸從臉上褪去,她看到媽媽迷迷糊糊地戴上老花鏡才認出自己後明白,媽媽已經老了……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影片就是尋找了這樣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角度去正視我們的內心,去看看我們心裡究竟有多少對母親的愛。觀影過程中你十分容易落淚,但卻很少是因為感動,隱隱的似乎竟是害怕和慚愧,因為那場景都可能曾經經歷,而且每個人必將面對。但完全不是煽情,甚至許多地方導演加以了理性的控制,將情感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觀眾在被人物深深打動之後會很自然地捫心自問一下,這也許是導演真正的意圖,她所希望表達給觀眾的也許每個人都明白那個道理,但是很少人願意去直面去正視,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無奈和遺憾。

珍惜眼前人 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 再感到遺憾 想孝順都晚了

您在精神上還有什麼需求?您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的嗎?每個人都會成為父母,都會有下一代,都將要面臨同樣的問題,但下一代人對上一代的愛永遠都是欠缺的,這種永久輪迴的性質根本是避免不了的。我們儘管是在表明一個社會問題,但決不嘗試說教!

看電影解讀,請關注@文說電影,下次和您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