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歡迎大家關注@文說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愛情片《周漁的火車》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周漁的火車》是根據青年作家北村的小說《周漁的喊叫》改編,由孫周與北村共同編劇,鞏俐、梁家輝、孫紅雷聯合主演的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故事,影片於2002年8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影片的敘事,有著鮮明的節奏感和詩歌般的旋律美。導演力圖體現的是主人公面對物質化生存時的一種困惑,進而體現一種尋找意識,即找回被世俗淹沒的“本我”、“真我”。搖曳的鏡頭語言把沉澱的往事輕輕泛起,於是,沉寂的心便開始流動,並在迷離中鋪展出一條靈魂漂行的幻路。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第一場愛情是假的,是虛的,周漁的追逐是向著陳清,還是向著她偏執地認定了的愛情,還是仙湖?

周漁(鞏俐 飾)在小鎮上從事陶藝工作,美麗善良的她遇上詩人陳清(梁家輝 飾)後,對他的眷戀油然而生。儘管陳清在另一鎮上做圖書管理員,生活清貧,愛情的力量還是讓周漁甘心勞苦,來往於兩地只為照顧陳清。開頭是唯美的,三明至重陽每週兩天的往返,易碎的瓷器儘管漂亮,註定要被張強打破,被極似周漁的阿秀也就是故事的敘述者/旁觀者/第三者,在事情煙飛雲散後撿到,一連串的暗喻。只是周漁親手打破那隻大花瓶,卻不願打破自己建築在心中的仙湖。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陳清是逃跑的,慌亂又畏懼,“我那時並不懂周漁”,那他那時愛周漁嗎。就如同我們被灌輸的所有詩人共有的氣質,陳清的軟弱,蒼白,自私,虛無,這個群體似乎就無法生活在現實中,所以他是有仙湖的,即便沒有,他們也需要構築一個,因為現實中容不下他們。而周漁錯了,她把這個仙湖當作她們的愛情,她和陳清共有的,可“我希望在一個世界,沒有人打擾”的時候,周漁是聰明的,她也知道“陳清,我是不是打擾你了”,陳清慌亂地說沒有,但不管他前面那句話是不是針對愛情所言,其實他已經無意中透露了,周漁的愛太沉重,她太多渴求,而陳清完全沒有準備好,或者說,陳清是永遠不會準備好的人。詩人,只希望活在自己的仙湖中。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第二場愛情是宏壯的卻是單邊的。宏壯,張強的氣勢,張強的風格,張強的愛情。

火車上經常有同車人張強(孫紅雷 飾)。張強暗暗為周漁美麗的氣質所打動,二人由起初的爭拗漸變理解。張強總是在周漁失落煩惱之時為她解憂,幫她找尋陳清詩中所寫的湖,感情在暗湧,周漁也在兩地、兩個男人之間矛盾的徘徊。在張強身上,她感受到強烈的男子氣魄和慾望,然而卻也離不開孱弱的陳清。他們早已遇到,並有註定的碰撞,只不過出現得太遲。如同陳清跟周漁火車的錯開,張強與周漁的一上一下,都是隱晦的結局。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是對的人,是對的場所,不是對的時間。周漁應該是沒有愛過張強的,在她生命裡,張強是個完美的男配角,他知道她懂得她包容她甚至縱容她,卻敵不過周漁的偏執。而始終帶著出背叛陳清心理的周漁,對於張強只是肉體上的寄託和情感上的發洩,張強也是聰明的,他知道周漁不會屬於她,他也不會就此留著沒有心的周漁,“心裡沒有了,才真的是沒有了”,但現在“心裡有的,還是有”,所以,他掌控不了周漁的心留不住周漁的身,便只有等。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周漁的火車。火車每天載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事,跟隨情節一路發展,火車上的事情像碎片被片片串起,周漁的故事被重現,發生過的已發生,人都不在了,只剩下角落裡那一角瓷器碎片。在影片結束之前,我甚至以為,那是最後一幕——周漁去找陳清了,兩人牽手走在鐵軌上,在陳清的拼命掙脫中,周漁快樂的,舒展地,淡定的,等著她的火車為她終結。後來看完才知事實是,她登不上火車,換坐汽車,而汽車在畫完弧線後,墜入湖中,湖水充斥出來把她完全淹沒。只是不知道,那是不是她的仙湖。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執著的周漁並沒有因陳清的放棄而拋離夢想。在周漁的世界裡,時間無法沖淡一切,時間無法忘記一切,時間卻可以證明一切。周漁在尋找靈魂安宿的路上去了,也許她此去並非僅僅為了找尋即將逝去的情感,也許她的一生都在渴求可以的安頓。失事的車輛衝下山崖,載著那顆亟待安撫的心靈,劃出塵世最悽美的舞蹈。終於,一切的一切,在躁動的季節裡沉澱成一種永恆的寂寞。所有的開始與終結,所有的平淡與激情,所有的夢想與憧憬,叫喊的周漁把觸角伸向所有瀰漫著芬芳的酡色的記憶。只有淡淡的一聲嘆息,周遊在塵世邊緣,或者偶爾落在枕邊的他或她的酣暢的夢裡。

三個人 註定兩場愛戀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 火車和詩歌 裙子和瓷器

“心裡有就有,心裡沒有才是沒有了”,美麗又聰明的周漁,你怎麼不知道,客觀實際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呢。陳清心早已遠離,身早已赴西藏,該不存在的都已不存在,你卻偏偏受可憎的唯心主義縱容自己的心對愛情的追求。所以,紛紛繁繁,追追趕趕,你還是停下來吧。也許,她就像阿秀夾在名為《周漁的火車》的詩集裡的那片碎瓷,破碎了自己,卻不知結果是在迷失中安頓還是在安頓中迷失......

看電影解讀,請關注@文說電影,下次和您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