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讓親情在災變時返璞歸真

《生存家族》讓親情在災變時返璞歸真

日本家庭電影之所以長盛不衰,源於其擁有三大法寶:立足生活化、充滿人情味、揭示社會性。無論何種商業元素添加,都是為了設置障礙,體現人物們在被動或主動中的改過與自新之難。這部矢口史靖執導的《生存家族》就是如此。雖用末世災難為背景,劇情也以公路喜劇的節奏展開,但一家人的情感治癒、精神救贖才是真正的主題。而鈴木一家雖是日本人,卻也具備當下中國都市家庭的典型特徵。丈夫上班打工、妻子全職太太、兒女學生一族。因此他們的遭際,有著很強的說服力與代入感,足夠引人深思。

序幕階段,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家四口瑣碎日常,實則在簡潔的鏡頭中蘊含人情世態。中年老爸裝腔作勢,工作上心家事不問;徐娘老媽委曲求全,忙於全家吃喝;愛美女兒過分虛榮,醉心手機購物;宅男兒子寡言少語,惦念心儀女孩。面對鹿兒島岳父郵寄的海產品,丈夫視若無睹,女兒鄙夷抱怨、兒子冷臉相待,妻子則膽小手怯不敢切魚,一家人的嫌棄神態,映射都市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角色們生活流的言行舉止,顯露家庭成員的互不理解、彼此疏離,也讓人在不經意間便真切的走進了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

《生存家族》讓親情在災變時返璞歸真

影片正式開始後,大停電毫無徵兆的出現,且形成長期態勢,造成飲水和食物的短缺,逃離城市的生存戰由此打響。鈴木一家也進入逃亡大軍,試圖投奔鹿兒島親屬。因飛行管制,逼迫四人騎車而行。可迎接他們的不是騎樂無窮,絕對是苦頭吃盡。他們窘迫不堪的逃亡且行且搞笑。舉家逃亡的主線裡,其原有的家庭態勢,在類如例如闖關遊戲的行程中發生改變。

首先是夫妻男尊女卑被打破。當母親拿出私房錢,靠著生活智慧來討價還價,低價買入大量飲用水之後,逆來順受的家庭主婦地位,隨後在生存遊戲中完成弱者到強者的轉化。其次是一雙兒女不再自私自利,學會關愛家人。叛逆女兒拋棄虛榮,不再吃穿上挑三揀四,體會到親情的可貴。懦弱兒子變得擁有自信,掌握諸多生存技能,學會了保護家人。當然最重要的是父親走出了一條對家人、對親情、對自我救贖的蜿蜒曲線。

《生存家族》讓親情在災變時返璞歸真

從踏上征程那一刻起,父親的弱點逐漸暴露。他是如此好面子、亂髮脾氣、不講道理的有過相諉。他腦門已是地中海,非要帶上假髮來偽裝。他自以為是,學原始人鑽木取火,卻弄不出一點火星;他獨斷專進的發號施令,一張嘴天南地北的瞎指揮,導致全家人的一雙腿就要千山萬水的騎行。路遇野外生存的一家人,他居然把貓糧罐頭外包轉撕掉,只為捍衛那可憐的自尊。女兒的言語頂撞、兒子的沉默抗議、妻子的無奈順從,家人與他的矛盾隨著行進不斷累積,終於在水盡糧絕後徹底爆發。妻子勸架之言,卻讓父親的尊嚴瞬間一掃而光。而這也成為他形象得以改變的分水嶺。從不惜顏面為女兒跪求食物,到曠野率領全家抓豬的身體力行,再至渡河時讓兒子脫險而言悔,父親的巨大改變,使其重獲家人信任。而這一場生存之旅,爸爸丟掉了假髮,媽媽丟掉了眼鏡,兒子丟掉了手機,女兒丟掉了挑剔。重新拾起的是坦誠、勇氣、責任和踏實。一家人得以彌合情感裂痕、互敬互愛。

影片利用大停電這個奇想為切入點,刻畫一家人在災害面前的成長改變。外部環境的極端強化,襯托內在的親情可貴。細膩內斂的家庭倫理呈現,將生活還以最為寫實的本色,輕鬆詼諧的手法凝聚以暖人心脾的溫情。當一家人來到鹿兒島,父親與兒子學會下海打漁,女兒學會紡線織布,母親學會種植蔬菜,則使返璞歸真的親情成為了感人至深的所在。

《生存家族》讓親情在災變時返璞歸真

電影並沒有讓一家人在迴歸農耕田園中畫下句號。而是讓他們在電力恢復後,重新回到城市。那逃亡時的立存此照郵來,顯露著人們為何在災難來臨時,才能明白親情的珍貴,才會重拾漸漸丟失的那份人情味呢。這一幕真叫人感慨良多。其實,片中那浩浩蕩蕩的逃亡大軍,與其說是展現人們的命運未卜,不如說是折射當下生活中人們的情何所歸、情何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