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球更多 射門更准(世界盃縱橫)

傳球更多 射門更準(世界盃縱橫)

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俄羅斯世界盃於北京時間6月30日晚重燃戰火,開始了更加緊張激烈的淘汰賽階段比賽。然而在球員們得到喘息之機的同時,國際足聯技術研究小組卻沒有閒下來,29日,該小組公佈了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的部分技術統計數據,與2010年南非世界盃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相比,“射門更準”“傳球更多”是本屆世界盃上參賽球隊的顯著變化之一。從小組賽中的變化多少可以窺到,如今想要奪得世界盃冠軍,早已變成了一項需要場上各球員高效分工合作的“精密工程”。效 率

點球判罰多,想必是不少球迷對於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的一大印象。的確,小組賽剛剛打完,就已經誕生了24粒點球,甚至遠高於此前任何一整屆世界盃中點球的判罰數量。這其中,首度登上世界盃舞臺的VAR(視頻助理裁判)“功不可沒”,有多達10粒的點球判罰是當值主裁藉助VAR做出的,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科里納便表示,在VAR的幫助下,本屆世界盃裁判的判罰準確率高達99.3%。

視頻助理裁判的出現使得一些過往不易察覺的犯規無所遁形。在巴西世界盃中,平均每場比賽裁判出示2.8張黃牌,但在本屆世界盃上這個數字則上升到3.4。不少球隊已敏銳捕捉到這一變化,在定位球上大做文章。本屆世界盃小組賽的122粒進球中,來自點球、角球和任意球等定位球進球的比率為38.5%,遠高於2014年世界盃的23.5%和2010年世界盃的21.7%。塞爾維亞隊球星科拉羅夫的直接任意球破門和烏拉圭隊球員何塞·希門尼斯接角球頭球絕殺對手等進球都說明,定位球已成為本屆世界盃敲開對手城門重要的“攻城錘”。

注重定位球進攻,是本屆世界盃球隊提升進攻效率的一大表現。而在另一方面,射正成功率的提升,則是各支球隊愈發重視效率的有力證明。在打進淘汰賽的16支球隊中,每2.5次打正球門範圍內的射門就轉化為1粒進球,而在前兩屆中,這個數字分別為2.8次和3.6次。在未進16強的球隊中,其射正成功率也是近3屆以來的最高值。這說明各支球隊在提升射術的同時,也更加註重效率、珍惜每一次較為理想的射門機會。

控 制

和射正成功率同時提升的,還有本屆世界盃晉級16強球隊的場均傳球次數。根據統計,這16支球隊在小組賽階段的場均傳球高達520次,遠高於巴西世界盃的446次和南非世界盃的475次。與以往相比,如今的球隊在世界盃賽場上更加註重對球的控制,在沒有理想進攻機會的情況下,不少球隊往往寧願繼續利用傳球拉扯出空間,也不會選擇草率發起進攻。

本屆世界盃,各隊都很強調把控節奏。不少強隊即便是面對實力遠遜於自身的對手時,在取得領先後也不願投入更多兵力爭取擴大戰果,而是傾向於通過控球守住領先優勢。在德國隊以0∶1不敵墨西哥隊的比賽中,陣型太過壓上的德國隊多次被對手的反擊打穿防線,並最終輸球。本屆世界盃上,實力相對較弱的球隊面對強隊時收縮防線“擺大巴”再伺機反擊的情形並不罕見,這或許也是不少強隊選擇控球穩紮穩打而不願冒險進攻的原因之一。

如今,通過傳球配合控制比賽已成為了世界足壇的主流,除西班牙隊、巴西隊、法國隊等陣中具備多名個人能力出眾隊員的傳統強隊之外,丹麥隊、克羅地亞隊等球隊也因擁有埃裡克森、莫德里奇等頂級中場球員而具備了更強的傳球能力。即使是在實力相對較弱的球隊裡,也不乏諸如哥斯達黎加隊球員布萊恩·魯伊斯和澳大利亞隊球員穆伊等“節奏大師”,越來越多的球隊具備通過傳球掌控比賽的能力。

紀 律

據報道,在同波蘭隊的第三輪小組賽結束後第二天,日本隊主帥西野朗就比賽最後關頭佈置消極的倒腳戰術向隊員們道歉。無論這樣的戰術佈置是否妥當,場上球員忠實執行了這一部署,日本隊也最終順利從小組中出線。在注重效率和強調控制之外,嚴明的戰術紀律所帶來的強大執行力同樣是打造世界盃這一“精密工程”的關鍵環節。

其實不止是日本隊同波蘭隊的最後幾分鐘,法國隊和丹麥隊最終“和平收場”、一些強隊取得1球領先後放緩進攻大打控制球、墨西哥隊小組賽對陣德國隊時堅定而快速的反擊戰術等,都是特定情境下所佈置的特定戰術,想要完成的話也都需要場上隊員具備相當的戰術素養,遵守戰術紀律。

從本屆世界盃上看,絕大多數球員都具備著極高的戰術素養,個人表現蓋過球隊整體利益的現象,在俄羅斯世界盃的賽場上已十分罕見。如今的非洲、南美洲、亞洲等球隊之中,有越來越多的球員在歐洲主流聯賽俱樂部效力,或許這是原因之一。

注重效率、講求控制、嚴明紀律,這些特點共同將本屆世界盃的每一場比賽變得更像一個個“工程”。這是足球運動發展的規律所致,還是世界盃錦標的功利使然?在淘汰賽後或許能有更清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