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地處天津西部的王慶坨鎮,被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的風口吹到了這裡,鎮子熱鬧非凡。一年半後,隨著共享單車行業進入寒冬,王慶坨迎來的是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作者 | 張洋

共享單車的“龍捲風”刮過,天津小鎮王慶坨如今只剩一批倒閉的工廠。

6月上旬,市界(ID:newsseeker)探訪“中國自行車第一鎮”,這裡曾因共享單車風光無限,如今鎮子入口那塊“中國自行車產業基地王慶坨歡迎您”的牌子已悄然消失,換上的是各種各樣電動車廣告。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王慶坨倒閉的工廠區

單車王國崩塌

從天津市區開往王慶坨鎮的路上,滴滴司機田磊提起自己出生的地方,頭搖得跟波浪鼓似的,“2016年下半年那會兒,天天能拉到去王慶坨的人,都是去談共享單車業務的,現在也就偶爾記者會去。”

車一路向西開,途徑津同公路,雙向六車道上只有稀稀拉拉幾輛車。一年以前,這條路是共享單車鋪向全國的重要通道,每天都有大貨車滿載嶄新的共享單車,呼嘯而過。田磊將那時的情景形容為“氣派、威武”,他一度以為家鄉能夠藉著共享單車的東風,迎來第二春,如今他更願意把那陣繁榮理解為“迴光返照”。

王慶坨,是偏居天津市西隅的一座小鎮,距離河北省邊界僅3公里路程。有4萬人在小鎮生活,其中70%以上的人力從事與自行車生產相關行業,用田磊的話說,“王慶坨人,生下來就知道自行車螺絲該怎麼擰”。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在街邊展賣的自行車

在輝煌的2010年,王慶坨全鎮的自行車年產銷量佔據全國產銷量的1/8,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自行車第一鎮”。巔峰之後,小鎮跟自行車行業一起開始走下坡路,小打小鬧的家庭作坊接連倒閉,工人失業,王慶坨漸漸凋敝。

2016年,受資本追捧的共享單車突然爆紅,頭頂“中國自行車第一鎮”名號的王慶坨,成為共享單車運營方造車的首選地。ofo、摩拜、小藍、小鳴激戰正酣,共享單車訂單如雪花般飛入王慶坨,陷入沉寂的小鎮一夜復活,家庭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甚至有外地人跑到王慶坨開起了自行車廠。

6月5日至6月7日,市界(ID:newsseeker)到訪王慶坨時,自行車廠、自行車配件廠依舊隨處可見,然而火爆的場面已經不再。楊王路上十多家大大小小的自行車廠,有一半大門緊鎖,透過門縫看過去,廠內空無一人,自行車零件散亂堆在廠裡,還有工廠直接在牆上掛出出租橫幅。

天和零件廠老闆王慶寧告訴市界(ID:newsseeker),兩年前,鎮上幾乎所有的廠都在生產共享單車,零件的價格三天一個價。“因為共享單車要貨要得很急,很多零件廠、組裝廠乾脆推掉普通客戶,專門生產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共享單車就像一場龍捲風,來的快,去的也快。短短一年之後,共享單車領域的後來者相繼宣告破產,訂單直線下降。王慶寧們開始焦慮,“原來的客戶丟了,共享單車又不行”。更為致命的是,“共享單車的零件屬於異型件,需要單獨開模具做,不能跟普通的自行車通用,一旦共享單車企業不需要了,這些零件就成廢品了”。

風潮退去,王慶坨留下一間間空空的工廠,還有大批失業的人。楊順友去年8月就沒有去工廠上班了,跟他一起被裁掉有60多個人,“沒有訂單,整天沒事做,老闆說人多了,就讓我們領工資回家”。

56歲的楊順友沒有辦法像年輕人那樣去外面找工作。他花了5000塊錢買了一輛二手蹦蹦車,在鎮上拉客,一趟賺5塊、8塊錢。“現在拉客也很難了,下崗的人太多,大家都來開蹦蹦車,你看這滿街都是。”楊順友無奈地說。

沒了共享單車的王慶坨,如被抽去了筋骨,沿街低矮的房屋、破舊的商鋪,以及坑坑窪窪的道路,顯得死氣沉沉。

六成定金、離廠全款

“做共享單車?這裡沒人願意接單。”

市界(ID:newsseeker)以共享單車運營方的身份諮詢王慶寧時,她苦笑著回應。她告訴市界(ID:newsseeker),自己的朋友因看好共享單車,放棄了在天津的工作,回王慶坨開廠,接了小鳴單車的訂單,結果車剛生產出來,小鳴就倒閉了,車全砸在手裡。“估計搭進去幾百萬”,王慶寧也跟著倒黴,她也提供了十幾萬元的零件,一分錢沒要回來。

捷納特車業高層田仁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2016年共享單車流行的時候,ofo、摩拜這些大品牌喜歡找富士達、飛鴿、愛瑪等大廠,二三線小品牌才會找到王慶坨的小作坊,但鋪車最瘋狂的時候,很多訂單最終分包到這些小廠裡。

“共享單車企業最開始都想大面積鋪車佔領市場,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要求又急,大廠做不來,就分包給王慶坨的小廠,小廠再分包給小作坊,以保證及時出貨。”田仁說,那時候,共享單車企業只付大概20%~30%的訂金,下游的小廠得到的錢也很少,因為競爭激烈有的廠10%訂金都敢接單。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田仁表示,工廠其實都是在墊錢生產共享單車,但是工廠也沒有多少錢,只能拖欠零件供應商的貨款,一層層拖欠,“共享單車燒的錢,除了投資人的錢,還有工廠的血汗錢”。

層層分包、層層賒欠,不僅導致單車質量沒有辦法保證,還為後來一系列破產埋下了伏筆。

2017年5月底,悟空單車宣佈終止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共享單車企業。此後的5個月裡,町町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等二三線單車企業相繼宣告倒閉或者停運,留下大筆的債務。

債務問題很快傳導到王慶坨。天津市美斯通自行車廠不幸(下稱“美斯通”)“中招”,市界(ID:newsseeker)到訪時,兩個工人正卸下三輪車上的電動車電池,往自行車生產車間裡搬。工人王安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工廠去年年底就沒有生產了,工人只留了幾個。一個約足球場面積大的自行車生產車間,堆放著各種自行車零件,靠門口附近堆的是他們剛剛卸下來的電動車電池。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王安感慨,現在車間變成倉庫,老闆天天在外面要錢。他們曾分包過酷騎單車的訂單,酷騎單車倒閉後,只要回來部分貨款,因為零件供應商頻繁催款,老闆只通過電話跟工人聯繫,期望通過倒賣電池掙點錢,把零件供應商的貨款先還了。

而田仁稱,“能活下來的,都是沒有做共享單車,或者做的很少,相對謹慎的工廠”。

市界(ID:newsseeker)以共享單車企業運營方身份諮詢時,靈燕單車負責人毛小姐直言:“做我們肯定能做,但是共享單車現在名聲不好,訂金起碼要付六成。”當市界(ID:newsseeker)問到如果是10萬輛的訂單,訂金可不可以減少時,毛小姐表示,這樣大批量的訂單訂金更不能少,“萬一你倒了,我們不就跟著完蛋”。

她透露,去年年底,工廠做的一批共享單車,就是要求對方付六成的訂金,到單車離廠交貨時補齊全款,才能發貨。

而在這場風暴中,靈燕單車之所以可以存活下來,毛小姐對市界(ID:newsseeker)稱,“我們很謹慎,沒有放棄外貿單,而且做共享單車的時候,都是要求離廠全款,沒有債務麻煩”。

目前,靈燕單車有兩個車間,其中一個已經停產,現在主做外貿訂單。外貿訂單更講誠信,離廠付全款,但由於訂單很少,只留下十幾個工人。市界(ID:newsseeker)參觀靈燕工廠時,正常生產的車間只有一條線,停產的車間淪為倉庫。下午4點,生產線上並沒有工人,毛小姐解釋因為訂單少,工人已經下班。

田仁所在的捷納特車業,因為一直保留電商的渠道,同樣成為“倖存者”。不過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是,普通自行車訂單減少,未來該怎麼辦?

供應商停產ofo

王慶坨小工廠的謹慎情緒,傳染到在同一片土地生存的大工廠。共享單車兩大巨頭摩拜、ofo的供應商們日子也不好過。

早在2017年4月,ofo宣佈與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富士達簽署戰略合作,每年將獲得富士達超過1000萬的單車產能。如今隨著ofo資金鍊告急、挪用押金、拖欠供應商貨款等消息不斷爆出,ofo的主要供應商富士達也有所警惕。

市界(ID:newsseeker)6月探訪富士達工廠時發現,富士達工廠裡已經沒有小黃車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當下迅猛發力的哈羅單車。富士達一位工人向市界(ID:newsseeker)確認,現在富士達工廠裡已經沒有生產小黃車,主要生產哈羅單車和青桔單車。

共享單車小鎮“涼涼”:訂單驟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富士達工廠內已經生產好的哈羅單車

富士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對市界(ID:newsseeker)透露,“我知道ofo還有欠款,但具體多少並不清楚”,她同樣確認富士達目前沒有生產小黃車。

無獨有偶,今年5月,上海鳳凰發佈公告顯示,其子公司與ofo簽訂的500萬輛採購計劃,只完成了178萬輛,完成率不足四成。

上海鳳凰證券部工作人員向市界(ID:newsseeker)解釋,子公司鳳凰自行車與ofo簽訂的500萬輛只是戰略合作,並非訂單合同。交付的178萬輛單車,是分批訂單生產的,沒有達到預期的採購量,是因為ofo減少了訂單量。

上述工作人員透露,“上海鳳凰沒有繼續跟ofo簽訂類似的戰略採購合同”。 針對兩大供應商終止合作的問題,市界(ID:newsseeker)向ofo公關總監史少晨求證,他表示“無法回覆”。

摩拜的供應商之一天津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瑪”),6月29日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書,文件中也披露了共享單車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招股書顯示,2017年愛瑪對摩拜銷售金額達到3.46億元,摩拜是其第一大客戶。而截至 2017 年底,愛瑪的應收賬款達到2.64億元,比2016年末增加1.63億元,增幅達162%。愛瑪在招股書中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摩拜拖欠貨款。

愛瑪的應收賬款週轉率也從2016年的76.64次下降到2017年的42.42次,其2017年度綜合毛利率較2016年度下降了3.89個百分點,也是拜共享單車業務所賜。

在這場共享單車大戰中,摩拜已被美團收購,美團在招股書中坦承“無法保證摩拜盈利”,ofo則頻繁被爆出壞消息,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融資變得越來越謹慎,如今支撐著共享單車“血拼”的製造商們開始“撂挑子”,留給共享單車的時間不多了。

(應受訪者要求,王慶寧、徐順友、王安、田仁均為化名)

“關注更多上市公司相關信息,請移步至公眾號市界(ID:newsseek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