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以前,在農村,老一輩人有很多的講究和禁忌,基本上大多數都是告訴你,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尤其對於小孩子,家裡老人管束的更加嚴格,生怕有什麼閃失。其實有很多的講究很禁忌,我們現在看來,都是帶有很濃重的迷信色彩。有的說法,是針對小孩子來講的,我們不免懷疑,是否這種說法的產生,其出發點就是為了教育小孩,所以憑空捏造了這麼一個禁忌?不管怎樣,反正這些說法、講究、禁忌,我們已經很難找到它們產生的源頭,但是卻給農村出生的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接下來我們就說幾個農村的講究和禁忌。

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1、不能踩別人的影子

這種禁忌,不知道哪些地區有這種說法。走路上或者站一塊聊天的時候,不要踩別人的影子,也不要讓別人踩自己的影子。這是農村老一輩人從小就對小孩告誡的一個說法。因為老一輩人認為,影子就是一個人靈魂的象徵,被人踩了影子會得病。所以,在農村,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小孩子在一款會圍著影子轉,這都是被家裡人告誡了後,在躲別人的腳,怕被人踩著影子。有時,也會看到一個小孩追著另一個小孩的影子踩,這是發生了衝突,踩影子就是在報仇。

2、不能用手指指墳墓

在農村,不管是趕在清明或者七月十五上墳,還是路過墳地,農民們在談論關於墳地的話題時,都不會用手指指墳。比如,有人問:這是誰家的墳?或者誰誰誰的墳在哪?不管問的人還是回答的人,都不會直接指著墳說,而會用嘴大概描述方位。小孩子不懂事,要是指墳的話,就會被家長立馬拍下手,告誡不能指墳,會斷手指。具體原因,可能就是我們說的“死者為大”,而且去世的都是長輩,出於尊敬,所以不能指。

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3、吃飯時,用筷子的手不能翹食指

這個和上面說的手指指人其實是一個道理。因為用手指指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體現,所以在很多場合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之所以說到吃飯抓筷子翹食指的問題,也是針對小孩子來說的。小孩剛開始用筷子不熟練,很多手指不能很好的協調,尤其是食指,不知道給怎麼放,所以在用筷子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把食指翹起來,這時家裡人就會用筷子敲打你的食指,告訴吃飯不能翹食指,慢慢的也就學會用筷子了。

4、對著別人吐口水臉上長水猴子

這裡說的水猴子其實說的是一種“痣”。有的地方還會更具體的說,在陰天的時候向別人吐口水長水猴子。這個說法,其目的也應該是為了教育小孩,為了防止小孩淘氣起來向別人吐口水,所以專門有人發明了這麼個說法。

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5、走夜路,有人叫你,不能回頭也不能答應

這個應該是很多農村出生的人,小時候都被教導過的一個禁忌。在農村,以前很多老人說,晚上正是各界鬼怪出沒的時候,這個時候聽到有人叫你,可就不確定這是不是你認識的人了,很可能是那些不乾淨的東西,一旦你答應了,你的魂魄可能會被叫走。所以有的比較淘氣的農村小孩,晚上有人喊他名字,他就會把跟自己不對頭的同學名字亂報一通。其實說白了,這肯定是迷信了。

6、剃完頭的頭髮不能亂扔

這種說法禁忌不知道在多數農村是否通用,不過有的農村就有這種講究。以前農民理髮很少去理髮店,基本都在家裡找家裡人或者鄰居用腿子就理了。不過剃下的頭髮不能扔了,得找個地方放好,有的地方講究把頭髮塞到牆縫裡。因為農民認為頭髮代表自己的頭,被人踩了相當於踩到了腦袋。

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7、晚上不能照鏡子

這種說法,很多地區的農村都有這種禁忌。只不過說法不一,有的說,晚上照鏡子容易做噩夢;有的說,晚上照鏡子,會把自己照到鏡子裡出不來;有的說,晚上照鏡子會看到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反正,晚上你要照鏡子的話,尤其是一個人在家,總感到有一種陰森森的感覺。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8、給人東西不能給四個

以前,農村老人常說,人三鬼四。大概意思是,給人東西或者自己拿東西,不能拿四這個數。這種說法多是北方的農村地區有這種講究。也有的說“神三鬼四”的。以前人們說,給神磕頭磕三響,給鬼磕頭磕四響,所以人們就普遍認為“四”這個數字代表的就是鬼。當然,既然有這種說法,那麼“四”這個數就不是很吉利,所以待人接物就會盡量避免出現四個,那麼農村地區的說法“人三鬼四”就不難理解了。

這8種農村禁忌,有多少人知道?人三鬼四的說法,你聽說過嗎?

其實像這樣的農村禁忌,說起來的話應該還有很多,有的是為了教育下一代專門發明的,有的是和傳統的迷信認知相關聯的。但是總得來說,這些農村禁忌沿用了很長時間,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很少有人講究了,因為畢竟這些沒有什麼科學根據,而且充滿了迷信色彩,像謊話一樣,隨著人們知識的不斷普及,這些東西終將會被摒棄掉。朋友們,上述的這8種農村禁忌,你知道多少?人三鬼四的說法,你們那裡有沒有講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