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姆劉晨軍:當年輕人從星巴克走向酒店大堂,才算真正的酒店重構

【環球旅訊】伴隨國內消費群體的更新迭代,消費者對酒店的消費需求愈加個性化、多元化,期望值也不斷提高;而精打細算的投資人與加盟商,對投資回報週期的關注更勝以往。來自消費和投資市場的雙面夾擊,讓當下中國酒店人比以往更為焦慮。

作為酒店數量最多的國際酒店集團,溫德姆酒店卻在熱鬧的中國市場不斷起舞,嘗試和挑戰新品牌、新產品,玩IP、玩新科技、玩抖音……當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如何辨別真需求、偽科技?重坪效還是玩社群?做匠人還是做潮人?

在6月27日下午的中國住宿業峰會(HMC)的首場CEO Talk 環節,作為中國酒店大佬中的跨界第一人,溫德姆酒店大中華區總裁劉晨軍(人稱六叔)與環球旅訊首席商務官王京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那些年,酒店業的變與不變”。

“太心急”是過去一年最大的錯誤

六叔是抖音達人中做酒店最專業的,也是酒店業玩抖音玩得最溜的。六叔在玩抖音時發現常規形式的小視頻總是無人問津,一些搞怪的“薩瓦迪卡”卻獲贊頻頻。這也觸動了六叔嘗試新的玩法的念頭,他認為,酒店業同樣需要不按套路出牌,做一些新的改變。

事實上,溫德姆中國一直不按套路出牌。早在四、五年前,他們就提了“全星級、多品牌”品牌理念,也一直嘗試跨界、IP和黑科技。但在改變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

劉晨軍總結了過去幾年做出的“最錯誤的決定”,是自己“太心急”,有些時候急於把想法在第一時間提出卻沒有很好地落地。

四年前,溫德姆中國就率先提出跨界的思路並將其放在溫德姆的中國戰略,兩年前溫德姆在青島大會上也首度提出機器人、高科技、IP在內的平臺組合等新說法。然而實際落地時難以符合內心的期望。 “同樣的話題,我們分享的心路歷程卻在同行那裡在很短時間內落地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相當複雜。”劉晨軍如是說。

但過去幾年,溫德姆中國也做出了不少事外界無法理解但事實上產生效果的實事,比如堅持不做酒店APP,劉晨軍巧妙回應說:“想喝一杯牛奶,並不需要拉一頭奶牛回家。”

“而最成功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代有中國團隊去見證溫德姆集團的敲鐘儀式的歷史性時刻。”六叔坦言,這個高光時刻實際上是溫德姆中國過去多年的沉澱與積累,目前,溫德姆酒店集團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20個品牌和約9,000家酒店,而在中國已經運營約1,400家酒店以及140,000間客房,引進品牌11個。

酒店業中的“潮人與匠人”與“黑科技”之爭

六叔劉晨軍曾經說過“過去的酒店需要匠人,現在的酒店需要潮人”,王京當然沒有放過提問六叔這一曾引發業界 “潮人與匠人”之爭的“經典名言”的機會。

對此,六叔表示酒店業需要的到底是匠人還是潮人並不矛盾。他進一步解釋說道:“說到匠人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到匠人對於品質的極致追求,匠人就是工匠的代名詞,潮人是因為大膽才能引領潮流。我經常開玩笑說酒店行業急需潮人,因為匠人需要從內而外發生,匠人需要告訴大家‘我的手藝這麼完美和極致,你們要聽我的表現和表演’。而潮人是吸收外圍最新潮的方式,是從外向內的發展,這樣對每個人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大的。”

對於王京後續追問的“六叔您又是潮人又是匠人”這一問題,六叔笑言 “我是一個倔強的人,是一個愛自嘲的人”迅速回應。而後,六叔對於王京提出的“潮人在今天不僅是小眾,是不斷試錯,要單獨做一些潮流引領的精神”這一說法表示認可。

緊接著,王京與六叔之間的 “秒答”遊戲掀起了高潮。在短暫的拉鋸戰之間,觀眾瞭解了溫德姆對於酒店渠道銷售是選擇直銷還是分銷、如何看待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維等問題的基本態度。

而後,王京拋出了酒店科技這一行業熱門話題,提問六叔幾位業內大佬將智能音箱視為酒店客房入口、如何看待AI智能行業在酒店領域的未來發展的看法。

對此,六叔結合溫德姆與飛豬、攜程此前在智能工具方面所做的嘗試“有一個酒店裡安裝了200個智能設備”的經歷,指出酒店人在投入智能設備之前需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並願意為“餐廳新添置的兩口鍋買單”。

六叔進一步解釋說:“熱心的投入或者是智能設備的投入,不管在座的每一位,不管是酒店的管理者還是設備的供應商,都要提兩個問題。第一,作為消費者,每個人都有經驗,您會為了酒店裡多有了一個智能設備,就願意住那間房間,或者接受這間房比平時高10%嗎?第二,作為酒店投資方,會覺得這個設備會為客房帶來額外的收入嗎?如果是就去做,如果不是就要想一想。”

把年輕人從星巴克吸引到酒店大堂才是成功的酒店設計

對話接近尾聲,王京將與會嘉賓的視角聚焦到酒店設計之中。

王京談到,今天酒店的設計和以往的風格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不僅是色彩、色調、外立面,酒店從設計到內涵都發生了巨大的顛覆。

對此,劉晨軍認為,“如果今天能預想到未來的酒店長什麼樣子,那這個酒店一定不是未來酒店,目前所能預見的未來酒店只是當下思維範圍內的升級”。

就好比10年前的酒店大堂只是一個排隊入住和排隊退房的空間,而現在的酒店大堂可以是個咖啡廳,也可以是個圖書館。

劉晨軍也提到網紅酒店是自己觀察到的最近幾年一個最大的變化,根本原因在於酒店的大堂發生了根本性、革命性的變化。他幽默地指出,“酒店人怎麼能夠做到把城中年輕人從星巴克重新吸引到酒店大堂,這是作為酒店人需要馬上行動的事情,這也是我對上午華住CEO張敏談到的空間重構的理解”。

另外,對於如何平衡酒店的個性化和標準化,達到消費者和酒店管理方都滿意的狀態這一問題,劉晨軍坦言,“針對這一問題有很多的理論和探討,但標準化和個性化在眾多問題當中,我認為它們是相對獨立的矛盾體。”

在他看來,過去三十年酒店品牌成功的定律就是標準化,但大家對標準化的理解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偏差,“因為標準化並不要求所有就長得千篇一律,完全是千人一面”。

“為什麼今天的Airbnb會風起雲湧,是因為它反映了青年一代消費者的期待,他們不想再看到令人厭倦的同樣面孔。但站在不同的角度,今天要求我們這樣在中國有1400間酒店的大集團做個性化,一定要有一個過度的思路,就是從標準化過度到多元化。通過多元化才能實現標準化,從標準化到個性化之間沒有所謂彎道超車的捷徑。”劉晨軍進一步分析說。

對話的最後,劉晨軍總結說:“今天95後,和當年我們風華正茂的年代,需求其實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環境有所變化。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道路上,我們寧可花一點時間,與其把時間花在滿足現在95後、00後的硬件設施方面,還不如去創造和營造一個大家都願意分享情感的世界。”

在具體的做法上,劉晨軍認為,可以對整個酒店的場景和空間模式做出一些根本的調整,比發如在大堂每一個可利用的空間都擺上舒適的沙發,讓人休息和依靠,也有助於營造所謂的陌生強制社交,“這樣的話,可以讓大家在同一個空間之內,找到同類人。這是不管什麼年齡層段,大家旅行、出行到每個目的地,最願意看到的在座每一位或者大家有相近的頻道和氣場,這樣我們酒店業者的任務就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