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7月份,將迎來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此時,天氣炎熱,水溫大幅度升高,各養殖品種也進入快速生長期,隨著投飼量加大,殘餌和排洩物增多,易導致養殖水體中有機質及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造成水質惡化,水體中病原菌增加,養殖水生動物病害頻發。7月份各地需重點關注以下疾病。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一、病情預測

1.老三病:俗稱“老三病”的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仍是這一時期各地淡水養殖魚類的常見病,隨著水溫的不斷升高,“老三病”也進入了流行高峰期,且易多病併發,防治難度較大,需要重點防控。

2.細菌性敗血症:作為暴發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流行廣、週期長、死亡率高等特點,主要危害鯽、魴、鰱、鱅和鯉等淡水養殖魚類,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3.草魚出血病:是影響我國淡水養殖生產最重要的魚病之一,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各草魚、青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4.錦鯉皰疹病毒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發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該病毒僅感染鯉和錦鯉,不論魚苗、幼魚、還是成魚,都會感染,死亡率高達80%~100%。水溫25℃左右易暴發。

5.白斑綜合徵: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小龍蝦)主養區也需要重點防控。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6.錨頭鰠病:對淡水魚類各齡魚都可危害,尤以種魚危害最大,水溫12℃~33℃期間繁殖、暴發,全國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廣東、廣西和福建最為嚴重。

7.車輪蟲病:是由大量、多種車輪蟲寄生於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起的疾病,引發該病的病原大約有十幾種,主要是顯著車輪蟲、粗棘杜氏車輪蟲等,是我國養魚生產中比較流行和危害較大的一種寄生蟲病,全國各地的養魚區均有發生,連續陰雨天氣尤其容易引起暴發。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另外,7月份淡水養殖魚類還需注意防控鯉浮腫病、羅非魚鏈球菌病、鮰類腸敗血症等的危害,海水養殖魚類注意防控刺激隱核蟲病等的危害,蝦類養殖需注意防控弧菌病、桃拉綜合徵等的危害,蟹類養殖注意防控蛻殼不遂症等的危害,鱉類養殖注意防控鱉穿孔病和鱉潰爛病等的危害。

二、防控措施

7月份是全年氣溫、水溫較高時期,也是雷雨多發季節,極易出現暴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沿海地區進入颱風高發階段,要注意加強養殖生產管理。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1.做好水質調控工作 

水溫升高,水生動物代謝旺盛,要及時清理殘餌糞便;保持較高水位,以防水溫過高;定期換水、消毒,及時增氧,保證水質清新;合理調節池塘水色,保持優質水體。

2.做好颱風、暴雨等突發性天氣的應急準備工作

及早加固養殖設施,颱風暴雨期間要謹防水體缺氧,做好減少水生動物應激反應的準備工作。

3.強化投飼管理 保證飼料新鮮

夏季,如何應對水產養殖病害多發

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後,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類吃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餵量,儘量減少殘餌產生,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

4.搭配使用EM水產原液,增強防病抗逆能力。

EM原液深入水體後,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調整養殖生態環境,提高水中溶氧量,促進養殖生態系統中正常菌群和有益藻類活化生長,保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拌入飼料投餵,直接增強魚類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進健壯生長。EM原液中的光合菌,還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氫、有機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消除水中的亞硝酸銨,從而淨化養殖池中的排洩物和殘餌,改善水質,減少魚病。

主要作用為:

1、減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類;明顯增強養殖對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提高成活率。用戶反饋,EM原液可使蟹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中華石斑魚成活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更是多種蝦病的剋星。

2、浮游動物、有益藻類增多,特別是紅蟲明顯增多。

3、穩定和改善水質,水體清爽,不臭不腐,無硫化氫、氨氣等異味,能見度在25—50釐米的時間長且穩定,換水時間延長2倍。

4、魚蝦糞、下腳料等不會變成淤泥而成散沙狀。

5、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同等環境下,用EM原液可提前10-15天上市,平均畝產提高20%-35%以上,產卵量增加25%以上,產卵時間延長。試驗表明常溫新鱉池用EM原液後,產卵時間延長時間近70天,且孵化率好,餌料不臭。

(文章轉自水產養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