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畫真善美 育思維者

提筆繪夢 不負韶華

四維畫室 專注藝考教育十六年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米爾頓·艾弗裡

Milton Avery

米爾頓·艾弗裡1855年生於紐約,1919年從哈特福特美術學校畢業。1926年與妻子薩利·米切爾結婚(插畫師),在妻子的支持下,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背景介紹

19世紀末,在動盪的政治變革與工業變革的雙重衝擊下,歐洲文化出現了對傳統觀念全面否定的呼聲,總的傾向都是為了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已摒棄沿習已久的純客觀描寫。注重色彩,注重平面結構和突出個性的新觀念逐漸成為藝術的正統觀念。

作品展示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灰色裸體,1943-44布面油畫91.4 x 50.8釐米36 x 20英寸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老山,1943水彩55.9 x 76.2釐米22 x 30英寸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三頭母牛,1943年水彩55.9 x 76.2釐米22 x 30英寸

艾弗裡早期作品表現出與多數現代派畫家一樣的傳統與保守,20年代中期以後,他拋棄了用刮刀厚塗的技法,取而代之的是用畫筆拼圖大面積色塊,把色彩從表面結構中解放出來。他的畫重新賦予了輕盈、直率的特色,溫柔而富有詩意。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聚光燈或唱歌三重奏,1931年水粉12×18英寸; 30.5×45.7釐米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墨西哥花商,1946年布面油畫36×28英寸; 91.4×71.1釐米

#(自上至下)衝浪鑄造,1946年;布魯克泳客,1939年;新鮮草莓,1949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他的畫一定程度上受馬蒂斯、畢加索等的影響,激發了他更加醉心於飽和色彩和簡潔形式的探索,他對與平面的、簡介的色塊之間的依賴,對形勢的實驗,對美國民間藝術那種天真無邪的純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廣博的吸收。

#(自上至下)新雪衣,1940年;圍巾的女孩,1945年;家庭作業,1946年;研究為女護士,1934年;1939年海邊教堂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自上至下)法國風景,1953年;1953年泰晤士旅行;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我試圖構建一幅圖像,其中的形狀,空間,顏色,形成一套獨特的關係,獨立於任何主題,”他曾經說過。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結識了當時的其他畫家,如馬克羅斯科、Adolph Gottlieb和Barnett Newman,開發了他後期工作的綠海所體現的越來越抽象的風格(1954年)。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綠海,1958布面油畫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藍灰色裸體,1956布面油畫66 x 101.6釐米26 x 40英寸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藤,1955年布面油畫96.5 x 121.9釐米38 x 48英寸

#(自上至下)粉色島嶼,白色浪潮,1959年;馬和騎士,1960;猛禽,1960;飛行,1950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埃弗裡的繪畫呈現出一種20世紀美國藝術中少有的沉思般的寧靜,彷彿令人進人一個激憤與憂愁都被淨化了的世界。同時,他的一些作品具有中國水墨畫意味。羅斯科評價道:“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畫面就像詩集,充滿了寧靜、甜美、質樸。他是詩人的探索者,強有力地表達著他的內心世界。”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在海邊的船屋,1959布面油畫182.9 x 152.4釐米72 x 60英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霧中的遊艇競賽,1959布面油畫127 x 182.9釐米50 x 72英寸

#(自上至下)藍色的海,紅色的天空,1958年;火熱的月亮,1958年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他傾訴情感的率真與坦誠使其天賦在藝術中得到了最為自由的駕馭.,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能給人類的心靈開啟某種新的視野,他的藝術就是有價值的。艾弗裡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他以獨特的視角,窺見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某種東西,並以一種極端個性化的語言, 穿越了時空和不同文化邊界,傳達出一個偉大的心靈的最為純粹與本質的讓世界得到淨化的聲音。

#(自上至下)年輕夫婦(丈夫和妻子),1963年;Wader,1963年;黃色草,灰色沙丘,1962年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這些後期的油畫,艾弗裡將他們的主題描繪成溫柔的作品。

#(自上至下)早晨的天空,1962年;白色花瓶,白色圖,1960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著名的紐約時報藝術評論家Hilton Kramer曾寫道:“米爾頓·艾弗裡在美國繪畫史上擁有最優秀的色彩鑑賞力”。有許多人會同意這一說法,即使他直到60才被藝術界發現,直到1982年,艾弗裡的作品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行了一次回顧。今天,艾弗裡被尊為現代藝術的開拓者和創新者。

於此不禁讓人想起直率自然,與世無爭的常玉。(本名常有書,1900年生於四川順慶的富商家庭,1919年常玉與徐悲鴻、林鳳眠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

他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不媚世俗”的理念,黃永玉用《世說新語》裡的一個句子總結他:“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形容常玉其人,其作品,恰如其分。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他的畫成了“溫柔”的代名詞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正如他本人說的,“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需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常玉遇上了米爾頓·埃弗裡(Milton Avery),畫布上兩個極致美好的世界交錯重疊……

end

戳原文鏈接,即可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