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行業周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正邦二季度養豬虧損1.6億,7月標豬受捧,豬價繼續震盪,長春實現無抗養殖,加徵關稅 “逼急”美國豬農,國內豆粕長期缺口凸顯——關注呱呱三農《生豬行情週報》,一週“豬訊”全知道。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時政要聞】

畜禽汙染“回頭看”!廣西195人被問責

7月3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在南寧舉行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廣西迎檢工作新聞發佈會,督察組入駐廣西近一個月以來,廣西全區共問責65個單位、195名責任人。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問題,涉及畜禽養殖類共計643件。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督察“回頭看”發現的廣西重點問題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玉林市針對南流江水質下降問題,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清理,推進“小散亂汙”企業整治,加快區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等。

長春市1年實現了2萬頭生豬的“無抗養殖”

日前,一份來自北京的權威肉質檢測報告顯示,長春市畜牧總站送檢的5批肉類產品,經對照國內及國際標準進行20多項跟蹤檢測,完全不含有抗生素,且氨基酸等各項指標均優於同類產品。據瞭解,這些豬肉均來自於長春市“無抗養殖”試點基地,報告結果意味著長春市2萬頭生豬的“無抗養殖”試點實驗成功。

目前,長春市已下發《長春市中藥無抗養豬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今後將通過開展培訓、建設基地、成立聯盟、設立超市、創建品牌等一系列舉措,擴大覆蓋範圍,確保百姓能夠吃上綠色生態、安全營養的“放心肉”。

【企業動態】

虧損1.6億元!養豬大企正邦二季度鉅虧背後發生了什麼?

7月3日,正邦科技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司此前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達8000萬—1.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06%—70.89%。然而此次修正後,正邦科技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大幅虧損1.6億元—2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58.22%—172.78%,也較此前業績預告下滑幅度明顯。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從公司提供數據來看,2018年1—6月,公司累計銷售生豬248.18萬頭,同比增長157.38%;累計銷售收入30.93億元,同比增91.59%。從數據來看,公司銷售生豬數量及銷售收入仍然呈現增長情況,為何淨利潤出現如此大的下滑幅度?

從市場分析來看,正邦科技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下滑,與豬價整體趨勢性下行,導致公司淨利潤水平下降有關,此外也與公司養殖成本較同行業公司較高有關。

海通證券認為:豬價在2018年仍處於下跌趨勢之中,上半年均價可能將低於13元/公斤的水平,正邦科技淨利潤遭遇大幅下滑難以避免。而根據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發布的最新消息,豬肉價格仍在下行通道,肉價還會繼續在低位徘徊較長時間。

除行業週期帶來淨利潤下滑外,正邦科技養殖成本也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根據公司說法,2017年以來,正邦科技由自繁自養模式逐步向“公司+農戶”模式轉型,對一部分現有豬場進行改擴建,加大了固定資產投入且該部分的豬場產量下降,造成公司整體養殖成本上升;此外,在轉型過程初期,由於局部地區暫不能完全滿足仔豬的自供,從而外購了一部分仔豬,拉高了公司當年的養殖成本。從2017年開始,正邦科技養殖成本較此前已經偏高。

海通證券認為:2018年正邦科技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有望逐步下降至12.5—13元/公斤的水平,有利於公司在豬價低迷時仍能守住部分利潤空間。

溫氏4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在陽城開花結果

日前,陽城溫氏40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首批家庭農場4戶5棟近2500頭生豬全部順利上市,這標誌著溫氏養殖項目在陽城縣開花結果。

總投資5.3億元的陽城溫氏40萬頭生豬一體化養殖項目是陽城縣2016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目前,全縣已有41戶在建家庭農場,預計年底前可進苗投產。為進一步推進全縣現代畜牧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建立產業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生豬產業體系,實現生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

【豬價行情】

優質標豬成香餑餑!豬價適度上漲,後期震盪

本週是2018年第27周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為11.49元/公斤,相比上週(11.34元/公斤)上漲0.15元/公斤,漲幅為1.32%。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豬價連續一週上漲,一是由於北方地區持續高溫,南方多地進入持續降雨天氣,南北調運受阻明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標豬供應偏緊態勢;二是大型規模養殖場挺價行為再次凸顯,有抬高豬價意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規模豬場挺價,主要針對於標豬,超體重肥豬仍以穩定為主,部分地區或出現適度上漲。

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顯示,6月25日-7月1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16.03元/公斤,環比下跌0.19%;目前豬肉正處於消費淡季,需求不佳導致豬價微跌,其白條肉價格也出現小幅下跌。預計後期白條肉價格偏弱震盪。

從供需兩方面看,目前市場上生豬依舊供大於求,只是標豬供應偏緊;終端消費疲軟,無明顯利好豬價因素。近幾天豬價上漲速度偏快,不排除有人為因素影響(大型養殖場針對標豬提價)。伴隨後期飼料價格的上漲,加之天氣炎熱,豬生長速度慢,料肉比提高,提醒養殖戶理性看待此次上漲,把握好時機,合理出欄。

【國際資訊】

美國豬肉出口大門恐將徹底關閉

據報道,美國豬肉企業高管們表示,近年來,豬肉行業一直在擴張,部分原因是人們期待更多出口機會,這將繼續推動行業增長。然而,面對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和恐懼情緒增加。

報道稱,在美國飼養的豬有四分之一銷往海外,而中國在全球豬肉消費國中位居前列。美國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是美國第二大豬肉出口市場,出口總額約為11億美元。墨西哥是去年美國(豬肉)出口貿易量最大的市場,出口總額為15億美元。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報道還稱,特朗普政府宣佈對進口鋁和鋼鐵徵收關稅後,墨西哥採取報復行動,從6月5日開始對冷凍豬肉徵收10%的關稅,進口關稅將翻倍至20%。與此同時,中國有可能於7月6日開始對美國豬肉產品加徵25%的進口稅。

行業分析人士說,中國的高進口稅,本質上是把從美國進口豬肉的大門給關上了。

據介紹,2017年,一頭豬的平均價值為147美元,其中近54美元由出口推動,約有55萬個美國就業崗位與豬肉行業有關,其中11萬個直接與出口有關。

芬蘭豬肉現已走上中國餐桌

中國是世界主要的豬肉消費市場,關係著供貨商和生產者的利益。Atria是芬蘭最大的食品廠商之一,去年剛剛拿到對華出口豬肉的許可。

雖然業務剛剛起步,銷量不大,但Atria公司做了精心準備。Atria公司總裁尤哈·格羅恩說,針對中國客戶的需求,Atria調整了豬肉切割、剔骨流程中的某些工序和參數。Atria公司改建了切割和剔骨車間,使工序調整、定製服務的靈活性更強。同時,還對生產線上的數百名員工進行培訓。

過去8個月,Atria完成了對華出口生豬肉3000噸的目標,預計12個月將達5000噸。格羅恩說,中國是極具活力的大市場,“我們也有所貢獻,我們的生產鏈條是完全透明的,產品是可追蹤的,從養殖場一直追蹤到向中國出口的最後一步”。

格羅恩還透露,目前豬肉出口以冰鮮海運為主,未來不排除搭乘中歐班列來縮短交貨期。

【飼料行情】

貿易摩擦下,豆粕供應短期充盈,長期吃緊

7月6日起,我國將對美國大豆加徵25%的進口關稅。此外,本週二中國政府公佈將自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力圖增加大豆進口來源,同時,26日中國宣佈減免進口印度豆粕關稅,疊加中國臨儲大豆開拍,中國希望通過以上措施,使得中國大豆供應足以維持至南美新作上市。

生豬行業週報第八期:正邦養豬虧損1.6億,7月豬價保持震盪

從國內層面來看,目前豆粕基本面仍偏寬鬆,一方面6、7 月份是季節大豆到港高峰期,大豆供應充足,豆粕庫存止降回升,周比增5.51%,短期大豆壓榨仍有利可圖,未來兩週壓榨預計繼續提高,豆粕庫存將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國內生豬養殖利潤虧損,生豬存欄量在未來兩個月很可能繼續下滑,水產養殖遭遇暴雨,均影響需求復甦,難以對豆粕需求形成拉昇。

如果我國對美豆加徵25%關稅,美豆進口成本將大增,目前巴西大豆還有供應,但由於阿根廷大豆在剛剛結束的生產週期內遭遇嚴重減產,自身供應已捉襟見肘,基本無暇顧及出口市場。巴西大豆因此被中國企業寄予厚望,從4月開始對華出口量快速提升。巴西本年度可供出口的大豆數量約7500萬噸,即使全部用於對華出口也無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呱呱三農編輯:蒿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