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在對哥倫比亞,球隊在領先一人的情況下,對於比賽局面的掌控能力,體現出了高超的戰略智慧;在面對身體條件明顯在自己之上的塞內加爾隊時,用運籌帷幄的整體組織與對手進行周旋,兩次尋找到了對手防線的漏洞。對陣比利時,面對身價上億的一眾球星,兩次抓住反擊破門。

對於日本隊,羨慕、嫉妒、恨......可能各位看官跟我的感受一樣。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日本隊

他們是如何做到,在迎戰各大洲的豪強時,面對對手的逼搶和壓迫時,依舊能夠從容地完成各種穿插跑動和連續傳遞;面對對手碾壓的身材和快速突破時,又如何做到不知疲憊的奔跑和小範圍配合的圍追堵截。

相比之下,我們的國腳,在開春的友誼賽上面對威爾士、捷克這樣的對手時,只要在對手比賽強度稍稍提升之後,就會突破如入無人之境,破門如拾地芥。

甚至還有王燊超毫無壓迫下的三次停球……一聲嗟嘆。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50年內要拿30個諾貝爾獎。很多人給予嘲笑,但結果他們在17年內拿了17個獎。

2000年,日本足協提出,到2050年要有能力競爭世界冠軍,外界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日本女足在2011年奪得女足世界盃冠軍,已經讓人不敢說這是白日夢。

所以當賽前本田圭佑說出“要奪得世界盃冠軍”的豪言時,我們更多依然是恥笑他們的異想天開。但經此一役,我們居然發

現:如同前兩者一樣,日本男足正一步一步接近他們的目標!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欣賞對手的強大,從來都不是卑微的表現;而大方地承認我們的羨慕,也並沒有多丟人。或許我們除了欣賞而羨慕,或者不少人更會拿出自己家的國足來調侃發洩,但更加需要的是:找出差距,奮起直追。

如果將日本足球比喻成“花繁葉茂”、“遍地開花”、“碩果累累”,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日本足球進步的“土”“根”“源”...

青訓體系:最好的種子層層拔尖

從J聯賽創立之初,管理委員會就制定了嚴格的俱樂部加盟條件,而建立青訓梯隊正是加盟的必要條件。當時日本的J聯賽主席在日本足協的協助下,為當時全日本業餘足球頂級聯賽的47支企業球隊,親擬了嚴格的聯盟准入條件:“必須擁有至少12名職業球員,確保擁有可自由支配的可容納觀眾人數達1萬5千人的足球場,建立球員發展梯次體系”。因此,J聯賽在創立之初就擁有U12、U15、U18三個年齡梯隊,這也是J聯賽的特色之一。自2013年起,日本足協更是將上述准入條件升格為制度性的“准入制度”,一年一審,為亞足聯在亞冠聯賽實施這一制度作了率先探索和垂範,可見日本人對足球青訓體系的重視。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為加強J聯賽的青訓體系,對於青訓教練的培養也成為了重點,為了讓更多業餘性質的青少年指導員轉型成為職業化青訓教練,J聯賽聯合日本足協制定了五檔制的教練資質制度。而且J聯賽還定期為教練員開設培訓班,提升旗下青訓教練的質與量。而如今J聯賽對於青訓教練的培養,也絲毫不亞於對於青少年球員的培養!

J聯賽對於青少年足球的培養也是擁有它的一套特點。對於加入的青少年球員,每個俱樂部都會針對每個球員不同年齡層,不同技術特點等因素制定適合每個人的訓練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每一年的身心變化都會相對明顯,而俱樂部也非常注重小球員的身心變化,從而制定真正適合他們的訓練內容。而這些小球員從小就能接觸與體會俱樂部一線球員的生活和比賽環境,也對足球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良好的胚子在專業的教練指導底下,必然會很好的生根發芽

群眾基礎:健康成長的土壤

在日本,日本足球協會(JFA)參與舉辦賽事近60項,大類分為四類,其他還包括女足、中老年、室內足球和沙灘足球賽事。當中一類足球賽有我們熟悉的J聯賽、亞冠、世俱杯等賽事,還有日本全國高校足球錦標賽,每到新年的一月,這個比賽都會如期舉行,從揭幕戰開始,決賽階段的比賽球票早就一票難求。而今年,已然是第96個年頭了。中村俊輔,高原直泰,遠藤保仁,大久保嘉人,內田篤人,柴崎嶽這一個個日本足球界如雷貫耳的傳奇名字的足球之路都開始於此;2類則是U18年齡段賽事;3類和4類則分別面向初中生年齡段以及小學生年齡段。所以就賽事而言,日本滿足了社會各個年齡段、各個水平層次的人們參與到足球運動中的需求,塔尖“藍武士11人”有著厚實的塔基作為保障。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有了這樣完備的足球賽事體系,這令日本的“足球人口”十分龐大。據國際足聯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目前的球員總數已經高達480萬。這是個什麼概念?不妨以2010年世界盃冠軍得主西班牙為例,該國的球員總數只有283萬(註冊球員65萬)。再來看看南美勁旅阿根廷,球員總數也只有265萬(註冊球員33萬)。另外在法國、意大利這些普及率較高的足球強國,其球員總數也只是在500萬左右。所以僅就足球人口的數量而言,日本已經基本達到了歐美強國的標準。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日本聯賽

師夷長技:進口的有機肥料

1960年,素有“足球教授”之稱的德國人德特馬·克拉默到日本擔任日本國家隊顧問。克拉默也成為日本足球向德國足球全面請教學習的領路人。這位德國足球人深刻地影響一代日本足球人,使日本足球業者能以發展的眼光審視日本足球:此前,日本人對於國家足球隊的概念,依然停留在賽前備戰上,而非足球聯賽體制的系統化發展。

日本足球在採納了克拉默的意見後進步很快。不過,在1968年大獲成功後,日本足球陷入了低迷期。而在這個時期,巴西剛好三奪世界盃,日本也像許多足球落後地區一樣,掀起學習巴西足球的熱潮。因為和巴西之間長久存在的移民關係,日本更易接觸到巴西足球,日企把球員派遣到駐巴西分公司去短期“留學”,也引入巴西外援,其中有球員本身就是日裔巴西人。再後來,還有巴西球員歸化日本。日本球員普遍身材不高,大部分都不超過1米80,這樣的身材也讓日本人更加迫切想學習巴西人那種更多運用精湛腳法而不是身體素質的踢法,學習他們細膩的短傳滲透,利用精準的傳球層層推進。就這樣,從J聯賽到各級國家隊,包括女足在內,日本都是以傳控為主的技術型打法。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30年來,日本隊的足球風格從沒改變,一直在堅持巴西隊的踢法。由最初的形似,到後來的神似,如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風格。與比利時一戰我們可以看到,注重技術和配合的日本,仍是巴西足球最好的一個學生。

留洋球員:更高層次的陽光水分

2002年前後,除了中田英壽和中村俊輔等人外,日本球員海外留洋成功案例並不多。

2010年世界盃之後,日本球員真正大批量地在歐洲最高級別的聯賽站穩腳跟。那一屆世界盃日本表現極其出色,歐洲的球探對於日本年輕球員的評價也是扶搖直上。

1994年至2013年這十年間,日本不聲不響間在留洋球員的數量上與中韓拉開距離。這十年時間,中國球員在歐洲頂級聯賽中效力的人次為37人次,日本為136人次,韓國為107人次。

特別是2010/2011賽季之後,中日韓三國在加盟人次上產生很大的變化,日本超越韓國且獨樹一幟,反觀中國,僅有張呈棟、張稀哲以租借的形式短暫留洋。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到如今,中國球員很難進入歐洲五大聯賽的時候,日本參加世界盃的23人大名單,有多達15人都在歐洲主流聯賽踢球。根據統計,日本目前在外留洋的球員超過了300人,遍及歐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各地;其中的40多人,能在各自的一線隊站穩腳跟,有不少人甚至是各自球隊的絕對主力甚至核心。這一點,日本已經將亞洲各國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即使是在亞洲數一數二的韓國也望塵莫及。

上賽季,張玉寧在德甲沒有獲得任何出場機會,幾經運作之後,其今年夏天加盟了具有中資背景的荷甲海牙隊。前幾天的熱身賽,張玉寧首秀即破門,雖然小將的一小步成就值得鼓勵,但我們在為張玉寧熱身賽進球而沾沾自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中國足球與亞洲諸強的差距正在被迅速的拉大。

深度:除了羨慕和調侃,對於日本足球我們還要知道個所以然

當然,這裡面還有內部因素,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麼中國球員不走出去?水平不夠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超太有錢了!”

中國足球要發展,日本足球就是一面鏡子。

現代足球是體育運動,更是商業活動和文化。要造就足球強國,聯賽管理、市場運營、足球文化、草根足球等系統性要素缺一不可。

磨鍊腳法,功夫在綠茵場外。加油吧,中國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