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本文轉自: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作者:陳忠實

家鄉灞河川道自古盛產包穀。由包穀面兒做的攪團便應運而生,歷久不衰,綿延至今。

Bahe chuandao has been rich in corn sinceancient times. The Jiaotuan made by corn was bor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thas been going on for a long time.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把新磨下的包穀面兒,在滾開的鐵鍋裡拋撒,一邊撒著,一邊用木勺攪動。

順時針攪一陣子,再逆時針攪一陣子。包穀面兒要一把一把均勻地撒下去,不勻則容易結成攪不開的乾麵疙瘩。

灶鍋底下的火不能滅斷,灶下大火燒著,鍋裡撒著攪著,緊張而又熱烈,一般均需夫妻二人同時搭手默契配合,才能打出一鍋好攪團。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攪團這種飯食的操作過程,常常可以看出農家夫妻的溫情和愛意。夫妻間鬧了氣兒,男方或女方企圖結束冷戰狀態,便會提議打攪團。在灶下和鍋臺上近在咫尺的夫妻緊密配合中,攪團打成了,夫妻關係也重修舊好了。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這種攪團,說白了,不過是一鍋糨糊。

然而,絕對區別於一般的糨糊。

一鍋用包穀面打成的糨糊。

一般的糨糊,必須用麥子面打成才黏。包穀面黏力不足,即使農家主婦雙手抱著木柄大勺攪動,那攪團只增加筋道卻不甚黏糊。所以,地道的攪團必以包穀面為原料。麥子面打出的反而真成糨糊了。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包穀面攪團千家萬戶的鍋裡打出來的大同小異,區別在於臊子。

最簡單的是用好醋好醬調湯,拌以蔥花蒜泥佐味,有香油滴入自然更好。

複雜一點的是用臊子澆湯。用薺菜做湯澆到攪團碗裡,野味鮮味俱佳。

最複雜的攪團臊子,在關中東府,如同臊子面的臊子做法一樣,肉丁紅白蘿蔔丁黃花木耳等燴成臊子,澆到攪團之上,那是超常享受了。以上均為熱攪團。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攪團涼吃亦很別緻。用勺舀到可以下漏的竹籃裡,輕壓輕擠,攪團便像一條條小魚或更像蝌蚪一樣漏進盛水的盆裡。

再撈出來,調進酸辣調味品,口感好極了,懷娃娃的孕婦尤好此食。再把攪團晾在案板上,攤平,冷卻後切成小塊,調了油鹽醬醋,作為喝稀飯的佐菜。

一邊是熱燙的包穀糝子稀飯,一邊是冰涼可口的攪團,男女皆好此一熱一冷的刺激。還有燴攪團,不再贅述。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無論熱吃涼吃燴了吃,誰都明白,只是要把包穀這種粗糧變一個花樣以圖好進口罷了。

少年和青年時期,粗糧為主,包穀坐莊。包穀稀飯包穀饃饃,一天三頓均為黃顏色的包穀做成的飯食,民間戲謔:早上包穀吃,晌午包穀喝,晚上包穀把皮脫。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攪團便是把難吃的包穀面兒變一種飯食花樣。農村孩子,沒有誰能逃躲包穀飯食的,自然也逃躲不了攪團。

攪團又被鄉人戲稱“哄上坡”。說它耐不得飢,易消化。肚子吃得膨脹,幹活去走到坡上就又餓了。我曾經發過誓,如果能有福分不吃攪團,我將永遠不再想它。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當我和鄉民都以白麵為主食的日子到來時,過了幾年,卻想吃攪團了,真是不曾料到。隨著年歲遞增,對這種曾經厭膩透了的飯食更多一層回味與依戀。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到渭南市,作家李康美約我到他家吃飯,我首選攪團。李夫人買來新磨的包穀面兒,味道真是好極了。

到咸陽市,作家文蘭約我吃飯,我仍然首推攪團。文蘭又約來作家葉廣芩,說她已早有約求,待有攪團吃時一定相告。不料,我等吃得滿頭大汗口香腹脹仍不想丟碗筷,葉氏廣芩卻一臉茫然,感嘆:我就一種感覺——貓吃糨子嘛!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陝西作家協會院內有一家攪團專業戶,便是文學評論家李星。平均每週至少打一次攪團,從春吃到夏,吃到秋再吃到冬,全以時令蔬菜做湯拌著。我等想吃攪團,便先告知一聲,多撒一把包穀面兒。或是在樓下聞到攪團鍋底燒著了的香味,便直接上樓去討一碗吃。人說,李星寫了大半輩子文學評論,打了半輩子攪團。

咥一碗地道的陝西美食簡直爽翻了!低脂清爽又開胃~

攪團而今也被開發被提升到大小飯店的食譜上,賣得一把好價,真是大出我半生之意料,驚疑今天富裕了的人瘋了。

我們崇尚分享,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