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2018年7月1日,ATP官網正式發文宣佈,醞釀了許久的團體世界盃將於2020年實行,共設置24支參賽隊伍,獎金高達1500萬美元,最重要的是具有ATP積分。如果再算上去年首次舉行的拉沃爾杯網球團體賽、澳網系列的霍普曼杯、歷史悠久的戴維斯盃以及奧運會等等,網球的團體化趨勢正愈演愈烈。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網球世界盃賽來勢洶洶】

網壇的整體格局多年來一直是相對固定的,擁有悠久文化傳承的網球,建立在四大滿貫的地基之上,分佈以各級巡迴賽,並以年終總決賽收尾,自公開賽以來這個格局就沒有動搖過,網球始終被貼著個人競技的標籤。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而如今網壇的權重正在發生改變,團體賽的規模、獎金等級、賽事分量都在逐年提高,團體賽這個領域的商業價值也在被持續挖掘,各個賽事組織方都在摩拳擦掌,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利益交相縱橫,上演了一派紛亂之爭,而ATP近日確定下來的網球世界盃團體賽,或成為其中最大的攪局者。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ATP與ITF的恩怨情仇】

職業網球聯合會ATP與國際網聯ITF作為網球管理的兩個權威機構,儘管職能側重點存在差異,前者更注重網球的全球商業化運作,後者主管網球規則的制定完善及監督實行,但也有利益重疊的部分。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戴維斯盃作為ITF旗下的正式賽事,擁有最為久遠的團體賽歷史,卻在幾年前被ATP取消了參賽積分,今年賽季初ITF不得不提出對戴維斯盃的改革預想,由貫穿全年的主客場作戰的五盤三勝制團體賽,變為每11月份在一個城市舉行的為期一週共計18支隊伍參加的賽事。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而ATP這邊面對ITF的動作可謂是當頭棒喝,推出的網球世界盃團體賽擁有和戴維斯盃預備改革方案几乎一樣的規格,一盆冷水澆下來擺明了是要和ITF對著幹;尤其是世界盃團體賽擁有不輸大滿貫的獎金、年初一月份舉行又為澳網熱身提供便利、再者還輔以參賽積分的獎勵,使得這項賽事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百年戴維斯盃網球團體第一賽事的名頭是否會旁落他人?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未來的網球文化之變】

由ATP自家推行促成的網球世界盃並非一帆風順,除了面對ITF一定程度的擠壓,ATP內部也存在不同派系的利益糾葛,其中以九項大師賽為代表的阻撓最多,因為這會減少收入分成和增加爭奪球員的壓力。

網壇權重之變,團體賽的崛起

不過從正面來看,團體賽的盛行未嘗不是一種網球文化的成長,一方面讓更多的球員有了更多展示自己舞臺,而不必執著於頂級單打賽事上的踽踽獨行;另一方面,隨著四巨頭時代的落幕,網壇未來幾年必將迎來一個交替更權的空窗期,一個傳奇人物就能代表整個網球的時代可能將一去不復返。熱烈的團體氛圍,為團體而戰甚至為國家而戰的噱頭,巨大的商業變現潛力,未嘗不是這些官方組織亟待開墾這方沃土原因。(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本初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