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618的背後,你不知道劉強東做了多少努力?

在過去十多年的電商競爭中,中國電商江湖已經基本形成阿里+京東的雙巨頭格局,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兩家公司一路領先超前,沒給後來者任何趕超的機會。

電商行業的革命來臨

京東618的背後,你不知道劉強東做了多少努力?

隨著互聯網下半場到,微信生態的崛起,看似固化的利益格局正在面臨新的變數。社交電商的崛起對阿里和京東都是挑戰;互聯網對零售業的深度鏈接對巨頭也是機會。換句話說,兩大電商巨頭都迎來了一個需要重新定義自我的時代。

劉強東曾對零售業有過“變與不變”的判斷。所謂變,就是這個具有上百年曆史的行業正在進行“第四次零售革命”,前面三次革命的標誌分別是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的出現。而現在,到了第四個階段,也就是劉強東所說的“無界零售”。

在接受採訪時,劉強東再次聊到“無界零售”。他稱,“無界零售”其實就是供應鏈一體化,不管是開什麼店,背後供應鏈都是同樣的供應鏈體系,對一個品牌來講也同樣如此。通過 “無界零售”,把背後供應鏈和產品、庫存、貨物變得全部一樣,減少品牌商的操作難度。而從前端來講,“無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

但無論零售業如何進化,不變的就是三點:效率、體驗和成本。每一次行業革命,最終解決和改善的都是這三點。而京東服務的核心就是物流、倉儲和配送。

劉強東的變革初始

京東618的背後,你不知道劉強東做了多少努力?

中國的零售業,尤其是電商行業,是一個刀山火海之地:傳統線下渠道商追著打,線上競爭友商圍著懟,投資人的利益糾葛常有,供應商的忠誠遊戲難玩,用戶的心思還得捧著、呵護著……因此,能活下來的人,要麼陰謀多於陽謀,厚黑多於坦蕩;要麼精通人情世故,左右逢源,是玩弄商業政治的箇中高手。

十年前,當劉強東把融資大部分投入到倉儲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時,投資人不看好、同行更不看好,認為這種模式太重,是典型的燒錢行為。而用今天王興的話說,當時大家只看到了邊界,沒有看到內涵。

當年電商風口最瘋狂的時候,融資能力比劉強東強的創業者比比皆是,但大部分人把融來的錢都拿去買流量了,只在意自己地盤的大小、邊界的長短,而忽視了用戶買來之後,拿什麼服務用戶。賣產品是表象,服務才是內涵。電商的內涵是零售,零售的內涵就是效率、體驗和成本。

用當下的巨大成本投入,換取未來不斷擴大的邊際效益,12年前劉強東是這麼做的,12年後也是這麼做的。

“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劉強東說。

換句話說,京東現在不僅是零售商,還將要做零售商的“基礎設施建設者”。

京東的護城河

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090萬平方米,超過了世界上25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京東目前物流員工超過12萬人。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如今的電商巨頭京東也不是。說這些數字是京東的護城河沒錯,但通過第一季度財報可以看出,這條護城河正在從京東的成本中心,慢慢變成收入中心甚至未來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利潤中心。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劉強東本來是想用成本投入給自己的零售業務建一條護城河,沒想到如今這條河還能通商,還能給別人創造新的價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年劉強東斥巨資建京東基礎設施的時候,被李國慶嘲笑為“傻大黑粗”。其實每一次大風口來臨的時候,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更願意做“短期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是做“長期對用戶有利的事情”。比如趁著風口快速融資、快速燒錢、做流量,核心癥結在於僅僅把用戶當做冷冰冰的流量,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從當年的櫃檯生意,我們其實已經能夠看到京東後來模樣的章法。自採銷售,是為了把控貨源質量,拒絕假貨;自建物流,是為了降低破損率,提高服務體驗;轉型電商,最終也是為了減少中間環節,讓利用戶。上述京東歷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戰略,初提時都沒有經過嚴密的商業計算,出發點都是用戶至上

京東618的背後,你不知道劉強東做了多少努力?

再過十一天,又是京東周年618,京東618與‘雙11’遙相呼應的成為兩大大全民網購狂歡節,在這背後,劉強東帶領京東一直始終堅持自己的變革理念,如今,京東用12年時間進化成一個新的京東,目標依然是那六個字:效率、體驗、成本。

在今天崛起的新秀中,2014年成立於深圳的秦絲科技也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在廣州、杭州、蘇州、濟南等城市有15個直屬分部、40多個代理點,以【免費進銷存軟件+硬件+商家生態】模式為廣大商戶提供一體化信息管理工具及優質的服務,所服務商戶超過75萬家,遍佈全球各地,為超過150萬人提供著更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幫助千萬商戶成功就是秦絲人一直秉承的理念。

秦絲618狂歡盛典,更多好物,請前往秦絲官方淘寶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