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這麼近那麼遠

得空去了趟日本參觀學習,欣賞別樣的風土人情之餘,著實被當地整潔靚麗的街道吸引駐足。細細瞭解,才知道日本的垃圾分類行之有效,是全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類別劃分細緻全面,“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紙”、“玻璃瓶”、“易拉罐”、“金屬”、“塑料瓶”…

垃圾分類 這麼近那麼遠

從產品生產中詳盡標明包裝類別,到居民使用後進行分裝分類,再到垃圾回收人員檢查回收,最後由企業循環處理。期間還有相關部門監管懲處,可以說垃圾分類受眾人群和時間維度上都鉅細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對一半以上的人口實行垃圾從量收費,這就意味著“多扔垃圾多花錢”,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社會資源,進一步提高了民眾的自覺性。

垃圾分類 這麼近那麼遠

在我國街頭巷尾的垃圾桶幾乎都印有是否“可回收利用”的標籤,但由於環保意識淡薄,政策尚未完善,監管仍不到位等諸多因素,標籤似乎形同虛設,大多數人感覺即便分了類,最終也會統一處理,於是選擇視若無睹。早在2000年,京廣滬深等8城市就被確定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然而十幾年過去了,垃圾分類收效甚微。而即便有了智能化的垃圾分類設施,垃圾認錯門、站錯隊的現象依然突出,從前幾年的限塑令中也可見一斑。

垃圾分類 這麼近那麼遠

泱泱大國雖然物資豐富,但垃圾成山,惡臭熏天也是很多地方的心頭之患,強制垃圾分類已呈拉弓引箭之勢,構建全民化、全鏈條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已是當務之急。政府相關部門有責任為大眾構建合理完善的分類回收結構,還須避免罰款單兵突進,多考慮一些借力社會力量促使垃圾源頭減量等關鍵措施。企業有責任改革創新,使用清潔環保材料。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主動參與和配合,早做比晚做好,多做比少做好。(觀媒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