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將於本週開打。

對於股民來說,不論你是不是球迷,最穩妥的策略就是暫時收手,減少操作,安心欣賞世界上最頂級的球賽,而不去趟股市這攤渾水。這是因為在A股乃至其他國家股市中,存在一種“世界盃魔咒”,導致在此期間股市表現往往不佳。

拿A股來說,1994年~2014年總共舉辦了六屆世界盃,在此期間,上證綜指下跌四次,深證成指下跌五次,而在世界盃開幕前後一個月,主要指數也是跌多漲少,個股的表現則相對更加低迷。

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為什麼會有“世界盃魔咒”?

世界盃魔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錢隨時能掙,但世界盃只有四年一次

A股中曾流傳這一個笑話:說是某股票的操盤手是個球迷,世界盃期間熬夜喝酒看球,導致白天起不來床,心思不在炒股這裡,導致其股票也節節下跌,無意間坑慘了一堆小散。

其實,這是很多股民的一個縮影。世界盃是男人的運動,而職業股民也是男性居多,如果熬夜看球,再加上喝點啤酒、徹夜狂歡,勢必會影響白天炒股的精神。因此很多股民寧可暫時不炒股,也一定要看世界盃。炒股的人少了,交投清淡,市場自然會下跌。

同理,A股中也存在“奧運魔咒”,比如1992年至2016年的7屆奧運會中,上證指數下跌了5次。

2、季節性因素

我國股市歷來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一說。每年年中,銀行貸款考核、樓市調控壓力、市場階段性錢緊等因素的疊加,往往使得5月、6月沒什麼行情,個股跌多漲少,市場交投清淡。而世界盃開賽期也恰好處於“六絕”當中,因此出現下跌就情有可原了。

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3、個股炒作分散,難以形成賺錢效應

股市具備賺錢效應的前提,一定是市場有一條清晰的炒作脈絡,以及一個具有示範作用的龍頭個股。但縱觀世界盃期間,一些具備的世界盃概念的股票會得到階段性炒作,但熱點相對散亂,炒作高度也有限,沒有形成明顯的賺錢效應,因此也難以對場外資金形成吸引力。

其他承壓因素

除了上述三個主要原因,目前對於A股來說,美國貿易戰、美聯儲加息預期、獨角獸公司IPO與CDR等,都屬於偏負面的消息,而這些都有可能在世界盃期間得以進一步發酵。

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世界盃期間如何穩妥理財?

上面我們說了風險,提示大家不要隨便買股票,但“金錢永不眠”,我們也不能讓手裡的錢閒著不是?

其實,穩妥的理財方法還是有不少,小金為您簡單梳理一下:

1、貨幣基金

餘額寶還沒有升級的小夥伴,可以去升級一下,

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目前餘額寶新對接的4只基金(博時、國泰、華安、中歐),收益都要高於天弘,1萬元1天收益差不多1塊錢。

2、國債逆回購

如果股票賬戶裡有錢,又不想轉出去,可以嘗試做點國債逆回購。目前滬市的國債逆回購是10萬元起,深市1000元起,有1天、2天、3天到128天等9個不同期限可供選擇。

短期國債逆回購的年化收益大約是3%出頭,但如果趕上美聯儲或央行加息,或者在年中銀行MPA考核的情況下,市場流動性偏緊會提升國債逆回購的收益,注意把握機會。

3、P2P

目前國內大型的P2P網貸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顯著高於以上二者,當然,投資風險也稍微大一些。另外,如果選擇短期理財,也就是期限在1個月左右的P2P產品,年化收益往往在7%以下。


總之,世界盃期間,股市在資金面、情緒面、消息面上均面臨一定的負面因素與不確定性,對於我們普通股民而言,與其火中取栗,不如專心看球——畢竟,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一輩子也趕不上幾次。

股民世界盃生存指南:多看球,少買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