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套現投P2P,是聰明理財還是火中取栗?

最近,小金在和朋友們聊天時發現,號稱“卡神”的A君有個習慣:他喜歡把信用卡里的錢套出來,然後投資到P2P平臺,利用一個多月的免息還款期,賺取理財收益。

單純從結果來看,此舉的確為A君賺取了一些收益,也有不少小夥伴為他的“聰明理財”而點贊,但小金認為,這種做法存在諸多隱患,風險較大,整體而言可謂是火中取栗。

信用卡套現投P2P,是聰明理財還是火中取栗?

信用卡常見套現方式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信用卡套現?

信用卡套現,指持卡人不是通過正常、合法的渠道(如ATM機或者櫃檯)提取現金,而是通過其他手段,將信用卡的信用額度以現金的方式套取,同時又不支付銀行提現的費用。

以這個定義為準,目前大家常用的一些套現手段,其實都遊走於灰色地帶,稍有不慎,輕則會被銀行“拉黑”,重則有可能涉嫌違法。

常見的信用卡套現有以下幾種,大家注意識別:

1、利用pos機、手刷套現

這種方式最為常見。目前不少pos機運營商為了躲過銀行的篩查,不斷完善pos機功能,比如增加刷卡商戶類型、根據用戶地裡位置選擇刷卡商戶等等。此方法需要手續費。

2、在線套現

主要是利用電商(如淘寶)這類在線商家,通過充值提現、虛假購物消費等方式套取卡內額度。此方法需要手續費。

3、通過機票套現

有些航空公司規定,購買頭等艙機票後,只要是在起飛前一定時間內退票,即可實現全額現金退票,且無需手續費。於是就有人採取刷卡購買頭等艙機票,出票後馬上退票來套取現金。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不少航空公司已經改變了退款渠道,刷信用卡再退票,很可能套不出現金了。

4、幫他人刷卡買單並收取現金

替親朋好友用信用卡刷卡消費,然後收取對方的現金,也不失為一種套現方式,而且沒有手續費支出。由於卡內資金直接用於消費,而且是基於用戶的真實購物需求,因此這種套現無傷大雅。

信用卡套現投P2P,是聰明理財還是火中取栗?

信用卡套現投P2P,存在四類風險

風險1、套現本身存在法律風險

銀行方面肯定不支持套現行為,但對於適度的套現,銀行也並不會窮追猛打,畢竟,這其中銀行也是有賺頭的。比如持卡人通過pos機刷(套)了一筆10000元,如果手續費是100元的話,按照“721”利益分配原則,銀行將拿走其中的7成,也就是70元,剩下的20元和10元分別給了pos機收單機構和銀聯。

但是,如果你過於“招搖”,存在金額過大的套現行為,那銀行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根據法律規定:違反規定使用POS機,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而對於參與套現的持卡人,如果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銀行也可能採取降額、封卡甚至追繳等措施。

風險2、無法及時還款,影響徵信

銀行也是打開門做生意,只要你能按時還款,啥都好說。

可萬一你的套現出現問題,產生逾期,導致一段時間內無法還款的話,那就涉嫌“惡意刷卡消費”和“惡意套現”,嚴重的話會被認定為信用卡詐騙,不僅會在個人徵信上留下汙點,影響今後的房貸、信貸,還有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所以說,欠誰的錢都不要欠銀行的錢——欠別人的錢頂多是民事糾紛,而欠銀行的錢是可以入刑的。

風險3、投資虧損風險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P2P行業也不例外。萬一你貪圖所謂的高收益,投了一家不正規的P2P平臺,本金付之東流,那就慘了。

風險4、理財收益低,被銀行反薅羊毛

目前P2P行業正處於合規備案期,行業平均收益率逐步下滑,如果你投資的是正規、大型的P2P平臺,一個月期限的項目年化收益一般不超過6%,一萬塊一個月收益也就是50塊錢,甚至還抵不過套現的手續費。

理論上來說,假如你的套現手續費是0.6%,免息期是一個月,那麼你選擇的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不能低於7.2%,否則反而會被銀行反薅羊毛,越理越虧。

信用卡套現投P2P,是聰明理財還是火中取栗?

近年來,央行、銀監會等部門正在著力防範金融風險,隨著監管的完善,套現行為將被進一步控制,套現難度與成本也將進一步提升。所以,小夥伴們還是不要為了掙那點微薄的收益,鋌而走險,採用信用卡套現的方式去理財——丟了西瓜揀芝麻的事兒,真的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