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原地踏步的是“中國足球”,讓人感到悲哀的還是“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每向前一步,都會引來不少的“看點”。看慣了中國足球的環境,已經能分析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趨勢,就在現在的體制下我們能洞察關於它的本質是如此的容易。不懂足球的人,正在慢慢地懂得中國足球;不能理解中國足球的人,正在漸漸地明白:“足球不應該這麼踢”。

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為什麼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在足球上的水平遠遠超越我們。

韓國足球隊在本屆世界盃兩輪以後就鐵定出局,最後一場挑戰衛冕冠軍德國隊,名符其實的為榮譽而戰。在大家的一片不看好的聲音當中,韓國隊打出了血性,2:0完勝德國隊,爆出本屆世界盃的又一大冷門。

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如果說我們和南美球員比,差天賦,和歐州球員比,差身體素質。那和韓國人比,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為什麼我們的足球就是踢不好呢?原因很簡單,足球這項運動和國民的參與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

南美踢球較好的球員,大多出身較為貧困。如貝利、羅納爾多等球員都是貧民的孩子,甚至連一雙好的球鞋都買不起,像卡卡這樣的高中生還考上大學的踢足球的在巴西都是十分罕見的。那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改變命運唯一的辦法就是踢球踢出名堂。所以早早就沒有讀書而全力踢球,反正踢好了,就可以改變命運,踢不好,也不會更差了。而歐州大多數國家社會福利高,足球氛圍好。也有很多人參與到踢球這樣的頂目去,很多孩子也敢於全力投入去踢球,因為反正踢不出名堂也有國家養著。踢出了就是球星,家鄉的英雄。

而中國的國情明顯和他們就不同,我們的孩子目前改變命運的最主要的途徑還是高考。而高考需要青少年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孩子參加到足球訓練當中,即使能與訓練,也不是全力以赴的,因為還有高考呢。畢竟當不成運動員所造成的後果,是任何普通家庭都承受不起的。你看奧運冠軍退役還有很多困難戶呢。誰家敢讓自己的孩子不學習投入到踢球當中去。另外中國的踢球氛圍不算濃厚。很多中小學連塊像樣的足球場都沒有,更不用說標準的草地足球場了。而韓國在1988年已經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近年來在科技、半導體方面取得十分具大的成就,所以他們整體的國民福利也比較高,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帶來的足球氛圍也比較好。所以他們現在的足球已經遠遠的把中國拋在後面了。

日本作為世界盃淘汰賽亞洲僅有的獨苗,面對著身價十倍於己的比利時,他們最終還是輸給了天賦,但4分鐘2個進球足讓他們以昂著頭離開。日本並不是亞洲傳統強隊, 我們一般人都知道,中國隊患有恐韓症,卻少有人知道日本隊曾經有恐中症。曾幾何時,日本男足在中國男足面前,是抬不起頭來的。1984年日本第七屆“麒麟杯”國際足球邀請賽,小組賽上日本隊以1:0贏了當時由曾雪麟執教的中國隊。憑藉這場比賽的勝利,日本隊結束了自李惠堂時代以來,70年沒有贏過中國隊的歷史。30多年過去,兩隊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經常看到“日本失去的20年”之類的文章,現在,到底是日本的迷失,還是我們自己的迷失?

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長期以來,中國職業聯賽的技戰術水平和足球界的整體素質沒有什麼提高,可以說是原地踏步甚至還不如計劃體制下的“賽會制”,於是為了刺激市場,投資人不擇手段打假球,賄賂裁判,用“激素法”強心,用以維持逐漸沒落的足球市場,在功利主義的摸爬滾打下忽略了青少年足球的建設,“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很多時候只是一句空談,他們的功利思想,不會,也不可能為足球這個拖累企業的產業作長期的投資,青少年足球教練素質低下,任人唯親,就更不要說他們更為孩子們灌輸什麼先進的足球意識和教導知識性極強的技戰術理念了。一代又一代,不同的人重複走著前輩技術粗糙、能力底下、非合理身體接觸對抗的老路,不論甲A還是中超,其聯賽的含金量和欣賞性何從談起?頻繁的失誤,緩慢的進攻,摔跤式的身體對抗,無聊的拖延比賽時間。。。這樣的聯賽水平,難道不是明日黃花蝶也愁?觀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對於這種乏善可陳的聯賽,沒有必要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在上面不失為明智的選擇。斫擇欣賞價值更高的國外聯賽更能讓真正的球迷賞心悅目,何樂而不為?失去了球迷,等於失去了足球的市場,沒有政府優惠政策的民營企業俱樂部,急於脫手這塊燙手的山芋,足球明顯成了“不良資產”,被更多不願意再燒錢的老闆們所遺棄。總而言之,造成不良的惡性循環的一切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好的制度來限制資本利益下所衍生的假、惡、醜現象,既然沒法根除而流之於皮毛的應付,對中國足協來說,他們的生存條件不已市場為基礎,因為他們的體制是“應試”性質的,對於更多的足球領導,他們的任務是上級指派下來的諸如“08奧運”的任務,於是,在任務業績與足球發展兩相權衡下,他們更傾向於前者以此升官發財。但是他們不知道,沒有良好的聯賽作保證,中國足球就是“斷了線的風箏”,會越行越遠。他們不能做到真正已球迷利益為本,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投資人,專業體制下的主管部門怎麼能夠出來職業體系下的東西呢?所以,不可能,08奧運、10世界盃不是為中國足球的年輕人作出的犧牲,真正犧牲的,是中國足球的未來。制度,像一支無形的手支配著一切,甚至違背客觀規律,顛倒是非黑白。

正在進行的2018俄羅斯世界盃關注頗高。除了開賽以來的頻頻爆冷,譬如德國、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等傳統強隊相繼出局外,亞洲球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韓國小組賽“掀翻”衛冕冠軍“德國戰車”,日本淘汰賽惜敗“歐洲紅魔”比利時。看到近鄰取得好成績,一些中國球迷也開始感慨,不知國足何時能再登世界盃賽場。

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近日,教育部在江蘇海門召開新聞發佈會,主要就談一件事——校園足球。2014年底,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會議,明確由教育部正式牽頭負責校園足球工作。三年過去,成績如何?

2015年以來,校園足球工作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發展“加速度”,具體表現為6個“多”:踢球的人多了,會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多了,教足球的人多了,會教的人多了,整體水平也提高多了。根據剛做完的統計,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實際在校生有1200萬人。其中,60%以上的在校學生都至少一年參加過一次足球競賽活動。工作開展得好的地區,這一比例能達到80%。我國校園足球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正在逐漸建立。王登峰透露,前不久新一屆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通過了足球學院建設標準相關文件。“近期這一標準將按程序發佈,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足球學院出現。它們要培養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足球教師、足球教練和足球行業從業人員。”教足球的人也在增多。國家及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達到2萬多人,教練員培訓達到5000多人,省市級校園足球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達到了20萬人。從全國來看,過去三年還新增了5萬片足球場。這一切離不開經費保障。三年來,在校園足球上,中央財政經費累計投入6.48億元,帶動各省區投入近200億元。“在一個學校體育的單項上,這三年來的投入創造了一個紀錄,這在全世界也是很難看到的。”王登峰說。

我們有這樣一個夢,如果中國足球隊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

如果中國足球隊用盡了洪荒之力踢進了世界盃,你會不會支持國足?留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